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BT-BAK细胞与BCG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对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切除的膀胱瘤标本制备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以BCG为佐剂,从PBMNC中诱导出抗膀胱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BT-BAK细胞,临床选择72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BT-BAK和BCG的膀胱腔内灌注治疗。于不同阶段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IL-2、TNF-α及IFN-γ的含量;观察治疗后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BT-BAK组患者血清中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BT-BAK组上述指标均高于BCG组(P<0.05)。平均随访18.16个月,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7%和11.11%。结论:BT-BAK细胞及其培养上清进行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全身免疫水平,降低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病例:男,67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8个月,加重1周入院。检查:血压20/8kPa,营养中等,肥胖体型,慢性病容,神清合作。住院后多次做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无明显动态改变。血小板计数为400×10~9/L。住院期间逐渐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因前列腺增生不能插入导尿管而行  相似文献   
3.
人胚胎胸腺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常见报道,但肾被膜下胚胎胸腺移植恶性肿瘤的报道尚鲜见。我科于1995年10至1997年8月对5例晚期肺癌的患者进行肾被膜下人胚胎胸腺移植。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及分组 观察组5例,年龄40~67岁。临床诊断分别为:例1,左肺鳞腺癌,左胸腔癌性胸水;纵隔淋巴结转移Ⅳ期,食管受压。例2,右中心型肺鳞癌,纵隔及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转移Ⅳ期,曾行右中上肺切除,纵隔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例3,右下肺小细胞癌,纵隔及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Ⅳ期。例4,右中叶小细胞肺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固定Ⅲ期,曾行右中叶肿瘤局部切除术。例5,右上肺低分化鳞癌,纵隔及锁骨上淋  相似文献   
4.
膀胱腔内过继免疫治疗对膀胱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膀胱腔内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膀胱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探讨一种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新疗法。方法:采用盐析法,由手术切除的患者自体膀胱肿瘤标本制备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BTSA),以卡介苗为佐剂,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抗膀胱肿瘤效应细胞(BT-BAK)细胞。将BT-BAK细胞应用于肿瘤切除术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膛胱腔内灌注治疗,定期行膀胱镜复查及膀胱粘膜活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37例治疗后,膀胱粘膜组织学观察显示为轻或中度非特异性炎症性反应,仅1例发现粘膜上皮轻度异型性增生,复发率为2.7%。治疗后患者尿液中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BT-BAK细胞膀胱灌注应用于膀胱癌术后治疗,可以有效进高膀胱局部的免疫反应水平,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肿瘤抗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新方法.方法由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制备肿瘤可溶性抗原,以卡介苗为佐剂,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用培养8~10d的CTL及其培养上清为37例膀胱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定期膀胱镜复查,SAP免疫组化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及尿液中IL-2等细胞因子含量,观察疗效.结果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加显著(P<0.01);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提高(1.60±0.20,P<0.01)血清及尿液中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膀胱粘膜呈轻度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随访6~26个月(中位时间为16个月),复发率2.7%,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L及其培养上清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能够提高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局部和全身的免疫水平,有效降低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治疗临近颈部及三角区低分级的T2期膀胱癌的保留膀胱术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对两院26例临近膀胱颈部的T2期移行细胞癌病例,用膀胱部分切除、膀胱颈再造的手术方法保留膀胱,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3个月排尿功能完全恢复,随诊1a内无再发,20例随诊2,3年,再发1例,经尿道电灼治疗预后满意。结论用膀胱部分切除、膀胱颈再造术式治疗临近颈部的T2期低分级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疗效确切,病人因保留了膀胱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园韧带纤维肉瘤极罕见,术前易误诊为腹壁肿瘤或肝胆肿瘤。现将我科手术治疗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3岁,因右上腹部肿物一年半于1979年2月16日入院。病初右上腹有核桃大肿物,稍活动,轻压痛,无发烧及黄疸。肿物渐长大。一个月前在县医院以“腹壁肿瘤”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物位于腹腔且与肝脏有关,易出血,疑为肝癌,未作处理而关腹。术后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膀胱全切后的尿路改道倍受重视。目前手术方法很多,以肠管代膀胱比较普遍。但术后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尚需解决。我院自1984年5月~1993年3月采用膀胱再生的方法行膀胱癌的手术共23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可溶性抗原诱导细胞毒T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膀胱癌可溶性抗原诱导细胞毒T细胞生长,为构建膀胱癌疫苗及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提膀胱癌可溶性抗原(TSA),用TSA、抗CD-3单抗、IL-2联合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动态观察细胞增殖,进行细胞表型分析和细胞因子测定;并与IL-2诱导的LAK细胞,抗CD-3单抗、IL-2诱导的CD3-AK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细胞第8d增殖7.52倍,第12d增殖28.9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