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女性,6岁,住院号144852。以发热、苍白月余入院。缘于1个多月前开始发热,高峰多在晚睡前,汗出热退,继之便秘、腹胀,上腹隐痛,间常黑便,面色苍白,经青霉素肌注及驱蛔虫30余条,上述症状无改善遂入我院。检查:弛张热型(38~40~3C),较消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较丰满,右上腹(有时在左下腹)扪及圆形包块,约5×4cm,质中等,边缘清楚,轻微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2g/L(6.2g/dL);红细胞2.69×10~(12)/L(269万/mm~3),白细胞17.0×  相似文献   
2.
结肠回肠反流与回肠黏膜结肠化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回肠反流后回肠末端黏膜结肠化的机制.方法取SD大鼠60只,均为雄性,体重25¨3∞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末端回肠-盲肠侧侧吻合术或回肠末端手术缝线,2个月后处死动物并取组织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一般状况良好.大体形态学观察:实验组回肠末端黏膜表现为绒毛萎缩、间距增宽、沟变浅、光滑性增强.病理组织学:实验组表现为黏膜绒毛萎缩、间距增宽、沟变浅、上皮细胞变短、杯状细胞增多.电镜观察:实验组可见绒毛变小、变短或脱落;微绒毛变短、分布不均匀;杯状细胞数目在非坏死区增多.结论结肠-回肠反流后可导致回肠末端黏膜结肠化的变化,它可能是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基础或前期表现.  相似文献   
3.
由原发性肾脏疾病影响到肝脏功能,称为肾源性肝功能不全综合征(Nephrogenichepatic dysfunction Syndrome),或称 Stauffer 综合征。据我们有限的资料,国  相似文献   
4.
女,34岁。二年前偶然扪及腹部有一拳头大包块,因无不适未就医。一年半后感包块逐渐增大,经期有下腹坠胀感,伴尿频、尿急,月经正常。B超探及子宫区有一175×98×112mm肿块,回声不均,有不规则透声区。体查:妇查:宫体偏左水平位,盆腔内可扪及新生儿头大肿物,质较硬,活动欠佳,无压痛,双附件阴性。此外患者舌背右侧至根部有一质  相似文献   
5.
膀胱肾源性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肾源性腺瘤(腺癌样瘤、错构瘤、肾源性化生)是一种罕见良性病变,多见于老年男性。临床病史常为膀胱炎,反覆器械操作,手术切开,结石等。瘤体呈息肉或乳头状,单或多个,常见于膀胱三角区。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脑膜肉瘤病非常罕见,临床常误诊为脑膜炎或结核,生前多不易确诊。现将笔者遇到的一例报道如下。患儿男,1(10)/(12)两岁,因站立不稳,右下肢跛行8天入院。入院前15天因受冻后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体查:神清,头颅、五官、心、肺及腹部无异常。脊柱四肢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5岁,4月前开始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4000~5000ml,尿量4000ml以上,色淡如水,伴食欲不振、面色萎黄、体重减轻。体查:慢性病容、消瘦、体重12.5Kg,余无特殊。入院后按垂体性尿崩症治疗,尿量减至2000ml,饮水相应减少,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病情一度稳定,但因未坚持用药,四月后多饮多尿症再现,伴头痛、恶心、食欲减退、进食后呕吐再次入院。患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三心房,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我们在尸检中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儿男性,11月龄。于3月龄种牛痘后即反复发热,轻度腹泻,每日2~5次,蛋花样,带少量粘液,经多种抗菌素治疗,病情无好转。一度发生“肺炎”,高热、惊厥、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经急救处理后好转,但仍发热、腹泻、气促而于7月龄入院治疗。 体查:慢性病容、消瘦,啼哭时发绀。体温37.8℃,呼吸62次/分,心率140次/分。前囱凹陷。左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左缘4、5肋间有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粗糙,并可触及猫喘。右肺呼吸音较弱。腹软,肝肋下2厘米,脾肋下1.5厘米。无杆状指、趾。  相似文献   
9.
患者于1972年10月感肝区隐痛,肝功能正常,有饱胀感,1975年起症状加重,并于右锁骨中线肋下1.5cm处、剑突下7cm处可触及一质硬、边缘钝圆的肿块,轻度压痛,同位素扫描诊断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此后肿块缓慢增大、肝区疼痛、体质消瘦,1979年出现肝功能损害,且进食困难、饱胀感  相似文献   
10.
乳腺叶状囊肉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状囊肉瘤为乳腺的少见肿瘤 ,约占女性乳腺肿瘤的0.3 %~0.9 % ,其组织结构与乳腺纤维瘤相似 ,含有上皮间质两种肿瘤成份 ,并可见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异型 ,本组对22例乳腺叶状囊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其病理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76年1月至1998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标本22例 ,复习全部原始记录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从13岁~50岁 ,病程5个月至8年不等 ,平均年龄30岁。均因发现乳腺无痛性肿块就诊 ,肿块位于左侧者16例(72.73%) ,右侧者6例(27.27%) ,位于外上象限10例(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