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5例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的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结果 .结果 115例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中,食管35例,贲门1例,胃74例,十二指肠5例.生理性改变98例,以脾脏压迫最多见,占39.1%,其他为主动脉、肝脏、胆囊、气管、脊柱、胰腺、心脏等.病理性改变17例,包括肿大胆囊、肿瘤、纵隔结核和胰腺假性囊肿等.结论 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为目前住院病人应用最普遍的药物之一,涉及内、外、妇、儿科及其它各科,虽挽救了无数感染者的生命,但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抗菌药物引起的腹泻即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之一。现将我们近年来会诊治疗的17例此类病人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易患因素、体征、结肠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87.3%(55/63);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下腹痛以及便血;易患因素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人群;内镜分型均为非坏疽性,未发现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内镜下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分界较明显,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红斑,点状糜烂及浅溃疡,多呈纵行或不规则形.2周后59例复查结肠镜患者病变54例(91.5%)痊愈;5例(5/59,8.5%)患者病变明显减轻,有黏膜红斑,轻度充血、水肿;2例(3.1%)出现肠腔局部狭窄4例肠镜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症状缓解,未复查肠镜;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下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色素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粘膜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异常的38例患者,口服或者局部喷洒粘膜清除剂,用美蓝进行染色,于染色区取活检做病理检查。采用放大100~400倍电子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形态。结果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颜色或色泽异常,美蓝染色为深蓝色或浅蓝色,正常粘膜不着色,放大胃镜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小凹类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色素放大内镜可能对于胃粘膜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早期胃粘膜病变的诊断率,发现早期病变,小凹分型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53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内镜特点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53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加强对间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53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病理资料,并完成CD117、CD34、SMA和Desmin的免疫组化检查,分析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临床、内镜、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结果 间质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在内镜超声中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胃和食管发生间质瘤和平滑肌瘤比例高于消化道其他部位,分别为64.71%和68.42%;间质瘤中CD117和CD34为弥漫性阳性表达,SMA和Desmin阳性表达率较低,但在小肠病例中SMA表达较CD34高;平滑肌源性肿瘤中SMA和Desmin呈弥漫阳性表达,而CD117和CD34的表达显著低于间质瘤;同时根据相关性分析证实,Desmin阴性对间质瘤的诊断意义增强,CD117和CD34阴性有利于平滑肌瘤的诊断.结论 内镜超声检查结合CD117、CD34、SMA和Desmin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梭状细胞形态的间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底部血管深度与溃疡出血的关系,确定一个血管深度临界点作为内镜多普勒阳性标准。方法胃镜检查时发现的急性期消化性溃疡患者178例,立即用16MHz内镜多普勒超声探头经内镜活检道插入检测溃疡底部血流。对不同血管深度的出血性溃疡发生率作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计算各血管深度判别溃疡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绘制ROC曲线,确定多普勒阳性的血管深度标准。结果 178例患者急性出血和无出血者分别有74例和104例,溃疡底部测及血流信号分别为66例(89.2%)和72例(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测及的血管深度中位数分别为0.5mm和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不同血管深度的出血性溃疡发生率作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溃疡底部血管深度0.7mm作为临界点最佳,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非别为79.7%、83.7%和82.0%。结论消化性溃疡底部血管深度与出血相关。血管深度≤0.7mm可作为内镜多普勒阳性标准。其对再出血的预测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替加色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替加色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替加色罗治疗便秘型或非腹泻型IB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3项RCTs,7 189例患者.替加色罗12 mg/d和4 mg/d对总体IBS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安慰剂;对腹痛/腹部不适症状的缓解与安慰剂比无显著差异;对腹胀的疗效,各研究结果不一致;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替加色罗组报道了2例缺血性心脏病,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替加色罗能改善便秘型或非腹泻型IBS患者的总体症状;缓解腹痛/腹部不适和腹胀等症状的证据不足;腹泻是替加色罗的主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晚期腹部肿瘤所致剧烈癌性腹痛治疗困难,疗效差,临床多朋中枢镇痛药,副作用大,易成瘾.对腹部晚期肿瘤上腹痛性疼痛明显的患者,可在腹腔神经丛区域注射神经破坏剂如无水酒精,通过毁损神经从,中断痛觉通路,达到止痛目的,目前国内对于此镇痛治疗方法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9.
内镜超声(EUS)对后纵隔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特殊意义.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能直接取得病理学诊断依据,明确邻近食管周围纵隔占位病变、肿大淋巴结等的性质.本研究应用EUS-FNA诊断2例性质不明的后纵隔占位病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探头内镜超声对上消化道粘膜下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1例普通胃镜检查怀疑囊性病变的患者行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34例患者接受了Endo-dop检查。探及到血流信号后,适当调整探头位置,并调整探测深度,记录多普勒图形。结果 191例囊性病变中,囊肿139例(72.8%),血管瘤51例(26.7%),淋巴管扩张症1例(0.5%)。34例患者接受了Endo-dop检查,26例血管瘤均测及血流信号,8例囊肿未测及血流信号。9例囊肿行细针穿刺抽吸治疗,均抽出淡黄色囊液后隆起消失,1例淋巴管扩张症行内镜粘膜切除(EMR)活检,病理证实。结论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能准确诊断上消化道粘膜下无回声占位病变,仅根据声像表现对囊肿和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有困难,结合内镜表现可对食管血管瘤作出诊断,内镜多谱勒对囊肿和血管瘤的鉴别诊断可能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