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方法对150例PCI患者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d;巴曲酶首次10B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合治疗7、14、21d时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72%)和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2%、66%)(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巴曲酶治疗PCI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1998年至2003年底.对46例出血量大、临床症状重(相当于Hunt-Hess分级法Ⅲ~Ⅳ级)、药物疗效不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加用终池置管脑脊液(CSF)外引流治疗,其中12例因导管反复不通而放弃。余31例(称置管组)成功。与对照组(32例)比较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入选的160例PSD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0例)服用黛力新,每日早、中午各服1片,连服4周;对照组(80例)服用多赛平半片,3次/d,连服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为(10.07±5.88)分,较治疗前的(24.86±6.94)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16±6.98)分,较治疗前的(19.36±7.54)分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PSD疗效明显,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崔炎增 《医学争鸣》2004,25(9):771-771
0引言我科自1995-12/2002-10对58例小脑出血(血肿量>15 mL)患者,采用CT下定位锥颅、血肿腔抽吸引流的方法,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2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4例,对照组12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1次/d,低分子肝素针5000U,皮下注射,2次/d;对照组联用血塞通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观察14d。检测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结果治疗14d,参芎组总有效率88.7%,血塞通组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内皮素水平下降显著(P<0.01)。结论芎葡萄糖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并能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且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7.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炎增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252-1253
我科自 1997年至 2 0 0 3年对收治的 12 0例发病在 12~72h内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应用降纤酶、低分子肝素治疗 ,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①均经头颅CT或MPI确诊为进展型脑梗死并除外脑出血 ,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②发病至治疗时间均在 72h内 ,且发病12h后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仍进行性加重。③有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 ;近期内有外伤及手术史 ;CT示病灶 <1 5cm或 >m或超出一个脑叶者 ;近期内使用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抗纤溶药物及心房纤颤患者均不入选。1 2 一般资…  相似文献   
8.
微创术治疗重症颅内出血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 1995~ 2 0 0 1年对收治的 12例小儿重症颅内出血患者采用CT定位锥颅血肿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5 6d~12岁 ;其中破入脑室 4例 ,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为 2 1~45ml,发病至手术时间 6h以内 1例 ,~ 12h 5例 ,~ 2 4h 2例 ,~ 48h 3例 ,超过 48h 1例。术前瞳孔不等大 6例。CT示中线移位 8例。二、方法 均在综合治疗的同时 ,采取CT定位 ,以血肿中心为靶点 ,确定进针部位、方向及深度 ;破入脑室较多者 ,同时行侧脑室引流术。常规消毒、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OAST各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3-12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35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行TOAST分型,进一步比较不同TOAST亚型患者预后(病死率及复发率)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结构如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22例(34.5%);不明原因型(UND)67例(18.9%);小血管闭塞型(SAO)65例(18.4%);心源性栓塞型(CE)55例(15.5%);其他明确原因型(OD)45例(12.7%)。不同TOAST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亚型预后的影响因素不同。结论不同TOAST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别,而病死率不同;不同TOAST亚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9月在某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44例,溶栓后1 h复查头颅CT,观察未发现存在颅内出血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决定是否使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据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END、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系统性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评估2组患者IVT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END发生率为7.87%,对照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6,P=0.032);观察组发生sICH、系统性出血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溶栓后24 h,85.39%(76/89)的观察组患者出现CPI,对照组有7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