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内镜粘膜切除术在结直肠肿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结直肠肿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6年6月-1998年2月间电子肠镜检出的34例38个病变行EMR,并比较EMR标本与普通活检标本对早期癌的检出率。结果:对34例38个病变施行EMR成功37次,失败1次,成功率97.4%(37/38)。成功的37次中包括分割切除(Endoscopic Picemeal Mucosal Resecton;EPMR)9次。EPMR术中并发少量出血2例(5.4%)。病理检查发现多发息肉癌变率(100%)高于单发息肉(29.41%),P=0.001,肿瘤最大径<1.5cm腺瘤癌变率为36.37%(8/22)、≥1.5cm为73.33%(11/15),P=0.045;EMR标本与普通活检标本对早期癌的检出率分别是52%和26%(P<0.001),而且普通活检的漏检率达50%(8/16病变)。结论:内镜下大肠粘膜切除术能够对常规圈套法不能摘除的肿瘤样病灶切取活检,以达到病理学诊断定性质、定范围、定深度的理想要求,且对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优于普通活检。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受多个基因调控.CD44v6、nm23-H1基因与大肠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我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D44v6、nm23-H1 mRNA在大肠癌和大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探讨其在大肠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nm23-H1蛋白在大肠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组织学类型、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76例大肠癌组织标本、43例癌旁组织标本及正常大肠黏膜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3-H1蛋白表达.结果大肠的正常黏膜有不同程度nm23-H1蛋白表达;大肠癌组织nm23-H1蛋白表达(80.3%)高于癌旁组织(58.1%,P<0.05)及正常黏膜(48.8%,P<0.001);nm23-H1蛋白表达未显示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论大肠癌组织nm23-H1表达明显增高,提示nm23-H1蛋白的表达升高可能与大肠组织的恶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峰  郑淑蓓  卢佩琳  崔峻辉  于吉人  厉有名 《浙江医学》2004,26(12):881-882,887
目的探讨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44变异体6(CD44v6)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0例胃癌患者癌肿切除术前及术后1周和20例正常对照者PBL CD44v6含量.结果胃癌患者术前PBL CD44v6含量9.72%±6.65%,比正常对照组的3.11%±1.15%及术后1周的4.44%±2.33%明显增高(均P<0.01);Ⅲ Ⅳ期胃癌患者PBL CD44v6含量12.56%±6.97%,明显高于Ⅰ Ⅱ期者的6.89%±3.37%(P<0.05);有淋巴转移胃癌患者PBL CD44v6含量11.29%±5.36%,明显高于无转移者的7.32%±4.28%(P<0.05).结论应用FCM检测胃癌患者PBL CD44v6含量对胃癌诊断、术前评价及术后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季峰  沈华  卢佩琳  彭克荣  崔峻辉 《浙江医学》2003,25(8):451-452,460
目的 探讨CD44v6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浅表性胃炎、34例中重度萎缩性胃炎、34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活检胃粘膜及64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理组织中CD44v6的表达。 结果 CD44v6表达阳性率在浅表性胃炎、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分别为3.33%(1/30)、14.71% (5/34)、44.12%(15/34)及60.94 % (39/64)。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患者阳性率高于浅表性胃炎与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 (均P<0.01)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患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CD44v6表达与胃癌远处转移有关 (P<0.05) ,与淋巴转移、不同性别、肿瘤长径是否大于5cm及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 结论 胃活检组织CD44v6检测可能有助于胃癌早期诊断和推测远处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6.
蒽醌类泻药致结肠黑变病随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蒽醌类化合物是常用中药大黄、芦荟、番泻叶等药的主要化学成份之一 ,具有通便致泻的作用 ,故临床常用此类药或含有此类药的复方制剂治疗便秘。我们从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1年7月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 ,共发现服用蒽醌类泻药致结肠黑变病 2 6例 ,今对此作如下分析。2 6例患者中 ,男 1 2例 ,女 1 4例 ;年龄在 3 1~ 77岁之间 ,以便秘就诊的 2 5例 ,便血就诊的1例。2 5例便秘患者 ,病程在 0 .5~ 6年不等 ,均有服用番泻叶、大黄苏打片、麻仁丸、芦荟胶囊、排毒养颜胶囊等泻药病史。 1例便血患者有服用中草药 (药名不详 )史。 2 6例均经纤维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肿瘤组织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4变异体6(CD44v6)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0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及20名正常人PBMCCD44v6含量(%),以及术后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CD44v6含量。结果胃癌患者术前PBMCCD44v6含量(9.72%±6.65%)比正常对照组(3.11%±1.15%)及术后1周(4.44%±2.33%)明显增高(分别P<0.001和<0.01);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CD44v6含量分别为3.67%±0.63%及1.33%±0.51%(P<0.01);Ⅲ+Ⅳ期胃癌患者PBMC及胃癌组织CD44v6含量(分别为12.56%±6.97%及3.91%±0.87%)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分别为6.89%±3.37%和2.86%±0.65%,均P<0.05)。胃癌淋巴转移患者PBMC及胃癌组织CD44v6含量(分别为11.29%±5.36%和4.41%±0.79%)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7.32%±4.28%和2.61%±0.78%,均P<0.05)。结论用FCM检测胃癌患者PBMCCD44v6含量能反映胃癌组织CD44v6改变,对胃癌诊断、进展与转移评价及术后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nm23-H1 mRNA在胃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nm23-H1基因mRNA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组织学类型、转移的相关性.方法39例胃癌组织标本及38例正常胃黏膜标本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m23-H1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织nm23-H1mRNA表达(33.3%)与正常黏膜(28.9%)无显著性差异;nm23-H1mRNA表达未显示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论胃癌组织与正常黏膜均存在nm23-H1表达,nm23-H1基因可能没有起到抑制胃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癌患者CD44v6 mR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4例胃癌患者胃癌及其正常胃黏膜CD44v6 mRNA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 mRNA表达;胃癌组织CD44v6 mRNA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其正常黏膜.胃癌组织CD44v6mRNA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患者(75.5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6.84%),有远处转移者(92.86%)高于无远处转移组(41.87%),患者性别、肿瘤长径<5cm与≥5cm、肿瘤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与CD44v6表达阳性率无关.结论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表达,胃癌组织CD44v6表达明显增多,CD44v6表达较多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