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质量浓度(ng/mL)及变化规律,评估其在CAP治疗疗效、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2011年11月15日至2012年11月15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general intensive care unit,GICU)收治的50例CAP患者病史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手术及外伤患者,统计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的PCT质量浓度,并分析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三者与PCT的关系.结果 根据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组,非脓毒症组GICU治疗前PCT质量浓度,治疗过程中的最高PCT质量浓度,治疗期间平均PCT质量浓度分别为0.1125 (0.078,0.269)、0.1235 (0.078,0.494)、0.1355 (0.08,0.245),脓毒症组则分别8.92 (2.715,16.33)、13.53 (6.305,25.625)、4.26 (2.1415,8.2455),两组间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应的Ztst=-4.743,P1sT<0.05;ZMax=-5.783,PMMax<0.05;ZMax=-5.644,PMean<0.05);按照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对患者进行分组,呼吸衰竭组平均PCT质量浓度为1.737 5(0.224,5.092),未发生呼吸衰竭组为0.081 (0.049,0.14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4.472,P<0.05);根据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情况分组,机械通气组患者平均PCT质量浓度为1.618 ng/mL(0.224,5.092),未使用机械通气组为0.086 ng/mL (0.061,0.46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788,P<0.05);根据治疗结果分组,死亡组平均PCT质量浓度为7.458 5 ng/mL (2.392,16.25),存活组为0.196 5 ng/mL (0.885,0.6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857,P<0.05).利用两组患者入监护室24h内的PCT值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86 7,截点为1.25 ng/mL.结论CAP脓毒症患者的PC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PCT对CAP中脓毒症有很好的鉴别作用,为早期判断CAP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459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将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 459例患者尿样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32株,43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有264株,占61.6%。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和阴沟肠杆菌居多。革兰阳性菌有122株,占28.2%。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真菌有46株,占10.7%。全部为酵母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未发现耐药或者耐药性低(0%为未发现耐药,50%以下为耐药性低);对头孢类药物耐药性高(均在50%以上)。革兰阳性杆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较敏感,未发现耐药或耐药性低(0%为未发现耐药,50%以下为耐药性低)。复发性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高,其对较多种类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临床上需密切观察病原菌的及耐药性,以便合理指导临床用药,对预防和治疗复发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真菌对临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抗真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引起了真菌耐药曰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增加了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对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依据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物种类,分别总结论述了近年来真菌耐药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肝素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HE)患者的疗效以及血氨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62例肝硬化并发HE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护肝和抗肝昏迷治疗31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无肝素化CRRT治疗31例(观察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0水平,采用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血氨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志转清时间为(3.1±1.0)d,住院时间为(8.1±1.3)d,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8±1.1)d和(12.5±1.5)d,P<0.01】,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氨、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69.3±10.5)mmol/L、(7.1±1.7)ng/L和(9.5±2.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4.8±8.1)mmol/L、(9.4±1.9)ng/L和(12.4±2.5)ng/L,P<0.01],而两组血清IL-10水平[(8.1±1.4)ng/L对(7.3±1.6)ng/L,P>0.0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41.2±8.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0.4±9.7)μmol/L,P<0.05],而两组血清白蛋白[(32.9±3.2)g/L对(32.4±2.8)g/L]和INR [(1.2±0.4)对(1.3±0.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无肝素化CRRT治疗肝硬化并发HE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氨和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生存率,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