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公孙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抑郁样行为、内脏敏感性和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及其受体CRF1、CRF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制造FD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大鼠行电针干预,穴取双侧内关、公孙穴,疏密波,频率为(2/10)Hz,电流强度为1 mA,每次30 min;西药组灌服莫沙必利和黛力新溶液;均每日干预1次,连续21 d。干预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观察焦虑抑郁行为;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评定内脏敏感性;Western Blot法检测下丘脑组织CRF及其受体CRF1、CRF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旷场箱中的穿格、起立、修饰次数显著减少(P<0.05);AWR评分在球囊内压力为40、60、80 mmHg时显著升高(P<0.05);下丘脑CRF及其受体CRF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CRF2受体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大鼠在旷场箱中的穿格、起立、修饰次数显著增加(P<0.05);AW...  相似文献   
2.
便秘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与脑卒中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调枢通胃"是通过调节脏腑之枢脾胃、开阖之枢少阳和神明之枢脑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及其他脏腑失调所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本文介绍基于"调枢通胃",以理气通腑、醒神益智、益气健脾为基本治法,取胃经、大肠经及腹部腧穴,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晕动病是指在乘坐交通工具过程中由于旋转刺激引起的一类前庭神经疾病,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症状调查表明:晕动病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的胃肠道症状,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伴随出现,同时这些胃肠道疾病及其伴随的情绪异常均会引起、加重晕动病发病;通过调理体质、饮食调节及中西医治疗调理胃肠道后,晕动病的发病率及症状会明显减轻,由上可看出晕动病与胃肠道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的影响及针灸调理肠道菌群治疗晕动病的可行性,探讨肠道菌群及胃肠道与晕动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关系以及针灸治疗晕动病的切入点,以期为晕动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公孙穴配伍使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模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模型储备组35只,模型储备组按复合病因造模法连续造模3周,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各10只),电针组行电针内关和公孙穴治疗,西药组予以灌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莫沙必利溶液治疗,1次/d,连续21 d后。分别于造模前后行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治疗结束后行糖水消耗实验和胃排空实验;采用HPLC法检测下丘脑NE、DA、5-HT含量。结果: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各组大鼠均表现为毛发枯乱发黄,活动减少,扎堆甚至倦卧,大便时干时稀,食欲减退,体重增长变慢;旷场实验示:大鼠站立、穿格、修饰次数明显减少,综上提示FD模型造模成功。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糖水消耗率降低明显,胃残留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针刺组、西药组大鼠的糖水消耗率显著升高,胃残留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温针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条段或艾炷固定在毫针针柄施灸,是治疗寒湿类疾病的常用方法。针对温针灸临床中易出现意外烫伤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身体任意部位的温针灸防烫保护装置。本装置分为艾药筒和夹持器两部分,两者呈一体化结构。艾药筒(包括半圆筒、铰链轴、凸耳、限位条、夹持臂、连接臂、扭簧、隔热垫、通孔)可以全方位地包裹燃烧的艾条段或艾炷,防止艾灰掉落而烫伤患者皮肤,并能有效地收集燃尽的艾灰;夹持器可以协助艾药筒固定于毫针上,增加温针灸操作的稳定性。本装置操作方便,设计新颖,可有效减少临床治疗中烫伤事故的发生,并节省时间和人力,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助于温针灸的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薯蓣丸对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Foxp3的影响。方法: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通窍鼻炎片组,每组各10只。在造模成功后分别按相应剂量灌胃各组动物14d,薯蓣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1.89g/kg、3.77g/kg、7.54g/kg,通窍鼻炎片组为0.56g/kg,空白组、模型组为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Foxp3水平。结果:Foxp3百分比空白组为(2.00±0.09)%,模型组为(1.06±0.10)%,通窍鼻炎片组为(1.53±0.20)%,薯蓣丸高剂量组为(1.65±0.07)%,薯蓣丸中剂量组为(1.43±0.07)%,薯蓣丸低剂量组为(1.12±0.06)%。其他5组与空白组比较,空白组、通窍鼻炎片组、薯蓣丸高及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薯蓣丸高、低剂量组与通窍鼻炎片组比较,薯蓣丸中、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薯蓣丸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薯蓣丸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薯蓣丸高、中剂量对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Foxp3具有调节作用而低剂量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铺灸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铺灸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纳入的所有干预措施以督脉药物铺灸为主的文献,采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病种、证型进行频次分析;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铺灸组方的用药、药性、归经等进行频次与关联规则分...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身心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致力于FD的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西医多从胃肠的动力障碍入手,中医多认为本病由于肝郁脾虚,但临床中发现多数患者存在因精神心理因素复发的情况,中医脏腑体系认为心为神明之大主,可以调节神志活动,并且参与了FD的发病过程。在治疗上,西医主要采用对症处理,中医药疗法在本病的防治上具有明显的特色,其中,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运用优势,得到临床的认可。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总结导师临证经验得出,在治疗FD中,健脾和胃与调养心神合用,以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公孙为主穴并配合腹部腧穴及百会,同时配合中药,并随诊加减,可获良效。在心胃相关理论指导下,针药并用可使得FD的治疗方法更加丰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公孙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以探讨电针内关穴、公孙穴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双穴组、西药组4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正常饲养外,其余三组均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摇晃)造模21天,造模成功后,三组每天同时进行捆绑束缚30 min,模型组、双穴组均予以灌服等量氯化钠溶液,双穴组再加以电针内关穴、公孙穴治疗30 min,西药组灌服等量黛力新溶液和莫沙必利溶液,每天1次,干预21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胃残留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胃残留率升高(P <0.01),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双穴组、西药组两组大鼠的胃残留率明显下降(P <0.01),双穴组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上升(P <0.05),西药组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无明显差异(P> 0.05);与西药组相比,双穴组大鼠胃残留率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公孙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悬尾不动时间、心率变异性(HRV)及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的影响,为双穴配伍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将65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和模型储备组(55只),空白组正常饲养,模型储备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制备FD模型,造模成功后取5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内关穴组、公孙穴组、内关+公孙穴组和西药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内关穴组行束缚捆绑+电针内关穴30 min+0.9%氯化钠注射液2 mL/100 g灌服干预,公孙穴组行束缚捆绑+电针公孙穴30 min+0.9%氯化钠注射液2 mL/100 g灌服干预,内关+公孙穴组行束缚捆绑+电针内关、公孙穴30 min+0.9%氯化钠注射液2 mL/100 g灌服干预,西药组予束缚捆绑30 min+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溶液0.95 mg/kg、枸橼酸莫沙必利溶液1.32 mg/kg灌服干预。各组均干预21 d。比较各组大鼠悬尾不动时间,HRV频域指标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HF及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