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VD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胞磷胆碱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  相似文献   
2.
3.
古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临床常见周围神经疾病,发病率为1~2/10万。人类发现这种疾病已经100多年,至今仍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大约5%患者死于急性期,10%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有些因素可以预测其治疗效果,国内外均有相关研究,但没有十分一致的结论。现回顾性分析108例GBS患者的资料,希望为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已被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3.0~4.5小时半球脑梗死、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结合神经功能评分分析溶栓和未溶栓对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初步探讨影响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激素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但至今其临床疗效仍不明确.70年代后进行的多数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都没有发现激素和对症支持治疗有显著差别,但其中两个样本量最大的试验在调整影响偏倚的因素后再重新分析,则显示静点甲强龙优于对症治疗或者其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会显现更好的疗效.目前仍没有十分有力的证据证明或否定大剂量甲强龙的疗效,激素治疗GBS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本中心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在近3年中的临床情况和检查、实验室结果,分析其对病死率的影响,尤其是心脏瓣膜钙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至少6个月的患者443例。对死亡和存活患者的首次记录数据和临床发现进行了比较。结果 298例患者存活,145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高,60%患者有冠心病,53.8%患者有心脏瓣膜钙化。死亡患者血液透析持续时间较低。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在死亡患者中水平更低,C反应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透析前血钾水平在死亡患者中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冠状动脉疾病和多个心脏瓣膜钙化(两个及以上心脏瓣膜钙化)是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前钾水平、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较高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对生存率有利。结论 年龄、冠状动脉疾病、多个心脏瓣膜钙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 NEAT1)沉默通过白细胞介素(IL)-10/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IRI组、CIRI+si-NC组、CIRI+si-NEAT1组,每组24只。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线栓法构建CIRI模型。建模结束后,各组大鼠给予对应处理7 d。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中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阳性(Iba1+)细胞中M1型、M2型极化标志物阳性(Iba1+CD86+、Iba1+CD206+)细胞的数量,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10,lncRNA NEA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IL-10 mRNA,IL-10、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CIRI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中Iba1+CD8...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影响因素,明确控制危险因素对MCI的防治作用.方法 调查对象为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秦皇岛市社区选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包括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最终入选本研究1 011例,男410例,女601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和标准化调查用语,按名单入户调查,详细记录调查资料.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记录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神经心理评估结果.最后完成诊断(包括认知水平和其他疾病诊断).不能完成评估或不能配合进行认知评估者,依据临床信息进行诊断.结果 ①MCI 67例,痴呆45例,正常899例,MCI的发生率为6.6%,痴呆发生率4.5%;②人口学资料:高龄、农村MCI的发生率较高,与低龄和城市居住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随着年龄增长,MCI发生率随之增长趋势明显;性别、受教育情况、体质量指数、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生活习惯:吸烟史、是否饮酒,运动状态与MCI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随着吸烟史增长,MCI发生率随之增长趋势明显,运动状态持续时间增长,MCI发生率随之明显降低;是否喝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患病史: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癫痫、抑郁症、脑外伤史、家族史与MCI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MCI发生率随之增长趋势明显;农村MC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随着吸烟史增长,MCI发生率随之增长,运动状态持续时间增长,MCI发生率随之降低趋势明显,饮酒人群MCI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饮酒人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癫痫、抑郁症、脑外伤史、家族史与MCI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有关的多种因素,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入住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oCA量表进行分类,将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组作为观察组,无认知障碍(NCI)组作为对照组,采集二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先进行单因素比较,再采用多变量Logistic分析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结果 收集了2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PSCI组134例(47.3%),NCI组149例(52.7%)。二组患者的年龄、既往有脑卒中病史、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大小、脑梗死数量、脑白质稀疏程度、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既往有脑卒中史、脑白质稀疏程度、脑梗死面积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PSCI的发生比例较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年龄大、既往有卒中史、脑梗死面积大、脑白质稀疏程度重的易发生PSCI,可针对这些因素早期进行PSCI的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