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干细胞免疫学性状的初步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以及体外免疫调节功能,以期为组织工程提供同种异体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体外培养人脂肪抽吸术中获取的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二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分子HLA、HLA、B7-1、B7-2、CD40的表达。1×105个/孔ADSC细胞分别刺激单一异体淋巴细胞或混合双向淋巴细胞反应,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同时观察ADSC经IFN-γ作用后,免疫分子表达与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情况。结果ADSC表达HLA类分子,但未检测到HLA类分子阳性表达。B7-1(CD80)、B7-2(CD86)、CD28、CD40未见明显阳性表达。人IFN-γ刺激48h后,HLA类分子表达明显增高,HLAI表达未见明显增高。异体或经IFN-γ作用的ADSC均未能刺激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同样数量的ADSC可明显抑制双相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经IFN-γ作用后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减弱。结论ADSC具有一定的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同种异体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CDMPI)生长因子,体外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体外扩增至第2代,以加入CDMPl生长因子(100ng/mL)的含1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液诱导,每3 d换液1次,进行单层培养,对照组为不加CDMPl培养的成纤维细胞.7 d后,免疫荧光检测Ⅱ型胶原分泌,RT-PCR检测Aggrecan、Ⅱ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诱导后成纤维细胞细胞形态由梭形向软骨细胞样多角形、多边形转变.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检测表达阳性,RT-PCR检测Aggrecan、Ⅱ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结论成纤维细胞在CDMPI生长因子诱导下能向成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并能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基质,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细胞的培养方法,为进一步以口腔黏膜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分离口腔黏膜细胞,取部分细胞与经丝裂霉素灭活的3T3成纤维细胞进行共培养(共培养组),定期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情况.以非共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作为对照(非共培养组).同时,对体外培养获得的口腔黏膜细胞进行广谱角蛋白抗体(AE1/AE3)和K19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共培养组细胞的AE1/AE3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共培养组口腔黏膜细胞,呈现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形态均一,可传代至7~8代.非共培养组口腔黏膜细胞则形态多样,传至第2代时,即开始出现老化,细胞贴壁及增殖能力均明显减弱.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体外培养获得的口腔黏膜细胞AE1/AE3免疫荧光染色阳性,40%细胞K19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第2代共培养组口腔黏膜细胞AE1/AE3阳性细胞百分比》95%.结论 口腔黏膜细胞在有灭活的3T3成纤维细胞存在时可成功培养和扩增,为进一步将其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兔口腔黏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以其为种子细胞与异体膀胱黏膜下脱细胞基质(bladder acellular matrix graft,BAMG)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尿道. 方法 18只10周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体重0.3~0.5 kg.取其中12只兔口腔黏膜组织,分离获得口腔黏膜细胞.将口腔黏膜细胞分别接种于有3T3细胞及无3T3细胞的培养皿进行培养,接种后第2天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生长增殖情况,并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取余6只兔膀胱,经脱细胞处理制备BAMG,随机取1 cm×1 cm组织行HE染色,观察脱细胞效果.将接种于有3T3细胞培养皿培养获得的第2代口腔黏膜细胞种植于BAMG上,培养1周后,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口腔黏膜细胞与BAMG的复合状况. 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接种于有3T3细胞培养皿的口腔黏膜细胞可传至7~8代,其细胞形态均一,功能良好;无3T3细胞培养皿的口腔黏膜细胞形态多样,传至第2代时,即开始出现老化.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两种方法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均于第8天开始呈对数增长,第14天达峰值.接种于有3T3细胞培养皿的口腔黏膜细胞,培养至融合时所获得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接种于无3T3细胞培养皿的u腔黏膜细胞.两种方法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均呈绿色荧光.HE染色观察,BAMG经脱细胞处理后未见细胞,脱细胞效果良好.复合培养1周后,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口腔黏膜细胞与BAMG复合良好. 结论 兔口腔黏膜细胞可在体外成功培养、扩增,与同种异体BAMG复合后生长良好,为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脂肪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以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羟基乙醇(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支架,复合自体脂肪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修复角膜基质层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兔脂肪干细胞(rabbit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rASCs)培养至第4代接种在PLGA载体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生长黏附情况。体外培养7天后将rASCs-PLGA复合物回植到角膜基质缺损模型的兔角膜基质层间,术后第12周和24周取材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未接种细胞的PLGA材料移植基质层间作为对照组。结果 细胞在PLGA支架上生长增殖良好,实验组移植术后12周材料降解,角膜基本恢复透明。组织学检查显示移植后24周新生角膜基质样组织与正常角膜基质组织相似,电镜下胶原纤维直径与正常角膜基质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干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来源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  相似文献   
6.
背景:虽然国外已有报道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应用于组织的构建,但研究重点在于这些复合物能否修复组织缺损,尚缺乏间充质细胞与材料相容性的研究.目的:观察兔脂肪源性间充质细胞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膜上的黏附及生长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7-09/2009-03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研究所和上海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6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6只用于提取脂肪源性间充质细胞.聚乳酸及聚羟基乙酸购自美国Sigma公司.方法:兔麻醉后取颈背处的皮下脂肪,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原代细胞,接种至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细胞达80%融合时传代,取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将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按照7:3的比例合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膜,相对分子质量为104 900.主要观察指标:用Dio染料标记第4代细胞后测定不同接种浓度细胞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膜上的黏附率;在细胞与材料共培养1周以后,分别利用荧光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双光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内部的生长情况.结果:不同接种浓度细胞与材料的黏附率最高可达99%.细胞与材料共培养1周以后.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查发现材料中有表达绿色荧光的大量细胞,形态呈纤维样或卵圆状;扫描电镜表明细胞在材料表面呈复层生长且与材料黏附良好,细胞分泌基质较旺盛;双光子显微镜检查提示细胞在内部分布均匀且形态以纤维样为主.结论:脂肪源性间充质细胞可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膜材料表面及内部生长,两者生物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温保存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脱钙骨(DBM)上生长特性及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取3例志愿者骨髓(3~5mL),密度梯度离心、差速贴壁法获得BMSCs。第3代BMSCs在-196℃下保存24h,37℃复苏,测定细胞成活率。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分别用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至90%融合时,收集细胞接种在DBM支架上,并测定细胞在DBM上的粘附率。DiI荧光染料标记BMSCs,例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SEM观察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的生长及基质分泌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在DBM上的增殖活性。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OCN)含量观察细胞在DBM上的成骨能力。结果复苏细胞的存活率为(90.24±0.02)%。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的粘附率分别为(97.25±1.17)%和(97.00±1.09)%。倒置相差显微镜及SEM观察显示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粘附、生长良好,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分泌、沉积。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MTT吸光度值和ALP活性的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培养12d时,MTT吸光度值及ALP活性同时达到峰值。低温保存前、后的BMSCs在DBM上分泌OCN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OCN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不断上升,在观察期(16d)内未出现平台期。结论低温保存对人BMSCs在DBM上的体外增殖、粘附及成骨能力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低温保存的人BMSCs可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细胞的培养方法,为进一步以口腔黏膜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口腔黏膜细胞,取部分细胞与经丝裂霉素灭活的3T3成纤维细胞进行共培养(共培养组),定期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情况。以非共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作为对照(非共培养组)。同时,对体外培养获得的口腔黏膜细胞进行广谱角蛋白抗体(AE1/AE3)和K19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共培养组细胞的AE1/AE3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共培养组口腔黏膜细胞,呈现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形态均一,可传代至7~8代。非共培养组口腔黏膜细胞则形态多样,传至第2代时,即开始出现老化,细胞贴壁及增殖能力均明显减弱。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体外培养获得的口腔黏膜细胞AE1/AE3免疫荧光染色阳性,40%细胞K19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第2代共培养组口腔黏膜细胞AE1/AE3阳性细胞百分比>95%。结论口腔黏膜细胞在有灭活的3T3成纤维细胞存在时可成功培养和扩增,为进一步将其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半月板修复半月板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扩增至第4代的犬真皮成纤维细胞(Dermal fibroblasts,DFs)接种于PGA/PLA支架材料上,应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1,CDMP1)细胞诱导液体外诱导培养2周后,回植于犬自体半月板缺损模型体内,移植后6个月取材观察半月板的再生情况.结果 诱导组模型内形成较大的新生半月板组织,组织学染色显示诱导组新生组织更接近于半月板组织的生理特点,尤其是内侧部分大部分细胞表现出软骨细胞特有的陷窝结构;非诱导组及空白对照组新生的组织较小,且组织学表现更类似纤维结缔组织.新生半月板Ⅰ型胶原偏振光检测显示,诱导组胶原纤维排列较非诱导组致密,出现Ⅰ型胶原的横纹特征.扫描电镜检测显示,诱导组细胞外基质与正常半月板相比较疏松,非诱导组细胞外基质则更加疏松.膝关节胫骨平台关节软骨的HE染色显示,诱导组关节面的外侧有新生半月板组织覆盖的部位关节软骨尚有部分存余,而诱导组已基本消失.结论 组织工程化细胞材料复合物能在犬自体半月板缺损模型上实现半月板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土壤和底泥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用于成都市土壤和河底泥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调查。方法 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吹至干,乙腈复溶后,进样测定。以Gemini C18(250 mm×4.6 mm,5 μm)为分离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 DBZP、DIBP、DEHP和DNP 的线性范围为0.01~10.0 mg/L, 其他PAEs 的线性范围为0.005~10.0 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8。土壤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1.22~5.56 μg/kg和4.08~18.5 μg/kg,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76.4%~111%和1.28%~16.2%;底泥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987~4.35 μg/kg和3.29~14.5 μg/kg,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0.0%~116%和2.11%~11.1%。结论 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溶剂用量少等优点,适用于土壤和底泥中15种PAEs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