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应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方法 2006 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756 例,随机分成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观察其应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治疗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 阿奇霉素组总有效率为96.1%,红霉素组总有效率为84.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恢复的时间包括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阿奇霉素组分别为(3.2 ±1.1 )d,(4.1 ±1.6)d,(3.3 ±1.4 )d,(6.9 ±1.9 )d,明显优于红霉素组[(5.3 ±1.6 )d,(7.1 ±1.4 )d,(5.9 ±1.5 )d,(8.9 ±1.8 )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阿奇霉素组肝功能损伤、腹痛、恶心及呕吐、腹泻、静脉炎、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8%、2.8%、2.3 %、2.1%、0.5 %和3.6%,红霉素组分别为2.7%、5.7%、5.2%、4.6%、2.5%和7.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有效率、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优于红霉素,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又称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idiopathic eosinophilia),由Hardy和Anderson于1968年首先提出,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多脏器受累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男性,预后较差,而儿童和青少年罕见。儿童IHES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多器官受损者少见。现报告1例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并合并多器官受损的IHES患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与儿童哮喘控制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哮喘患儿,依据哮喘控制测试(ACT或C-ACT)分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三组,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测定。结果:三组间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儿童哮喘控制水平间存在关联,可作为评价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IHES)又称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idiopath-iceosinophilia),由Hardy和Anderson于1968年首先提出,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多脏器受累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男性,预后较差,而儿童和青少年罕见。儿童IHES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多器官受损者少见。现报告1例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并合并多器官受损的IHES患儿。  相似文献   
5.
<正>病例1:男,12岁,因间断咳嗽2.5个月入院。患儿入院前2.5个月开始咳嗽,呈单声咳,偶有少许白色泡沫样痰,无咯血,偶有低热,病程中无明显盗汗、乏力。否认结核病史及接触史。曾在外院诊断为"肺炎",经抗生素治疗1个月,咳嗽好转出院。出院时胸片示片状密度增浓影,出院后继续抗炎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期间仍有间断咳嗽,1周前咳嗽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硝酸吸入法建立小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方法.方法 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小鼠(6~8周,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模型组(BO组),每组18只.模型组构建采用10%硝酸溶液气雾剂连续3h吸入1次,对照组采用吸入蒸馏水代替,其余实验条件相同.分别在建模后1周、2周、6周收集样本,留取BALF,左肺行病理学检测.饲养期间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监测两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肺功能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吸入硝酸后即刻出现气促、食欲不振、毛发卷曲等症状,并且在3~7 d时达到高峰,同时体质量降至最低,气道阻力升至最高;1周后小鼠的一般状态明显好转,体质量逐渐增加,气道阻力逐渐减小;此外,造模1周时BALF中炎性细胞明显增加,6周时BALF中炎性细胞较1周时减少;肺组织HE染色可见3~7 d时支气管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1~4周逐渐出现气道上皮细胞增生,气道壁结构破坏,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缩窄;6周时支气管周边出现纤维化.病理改变符合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结论 给予BALB/c小鼠雾化吸入10%硝酸溶液可以成功建立BO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胸腔积液患儿中肺炎27例,肺结核4例,肺囊肿合并感染1例。9例行胸腔穿刺液检查,渗出液改变9例(其中脓胸2例)。致病菌中细菌20例,肺炎支原体7例,结核4例,肺囊肿合并感染1例。春季11例(34.5%),夏季6例(18.6%),冬季15例(46.9%)。结论:肺部感染是小儿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以细菌、支原体感染为主;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主要以冬春季节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2008年4月- 2011年6月在本科明确诊断为BO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31例患儿反复咳嗽及喘息均>6周,查体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和(或)粗湿啰音.入院给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31例患儿均存在肺功能异常,24例患儿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7例患儿肺功能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31例肺CT均存在Mosaic灌注征、双肺均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肺不张6例,支气管壁增厚5例,支气管扩张2例.31例X线胸片均有过度通气表现,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4例呈毛玻璃样改变.患儿均口服泼尼松、阿奇霉素并配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对其中26例患儿进行2个月~3 a随访,规律治疗的6例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喘息发作,活动耐力好转,复查肺部高分辨率CT示肺部病变明显改善;10例临床症状略好转,仍有活动后气促,复查肺部高分辨率CT示肺部病变轻微改善;10例患儿依从性差,未按医嘱规律用药及回访,病情经常反复,于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喘息发作,于本院住院3~6次,临床疗效欠佳,复查肺部高分辨率CT示肺部病变无改善,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BO大多为肺部感染后引起的反复咳嗽、喘息,肺部听诊可闻及明显的呼气相哮鸣音,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效果不佳,肺功能大多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CT可见肺部典型的Mosaic灌注征.本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综合性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44)按综合性基础治疗,包括按常规给予抗生素、止咳、扩张支气管等药物治疗,治疗A组(n=47)在综合性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10~15 min/次,2次/d,治疗组B组(n=45)在治疗A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疗程为1周。结果:对照组44例患儿中1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45.5%,治疗A组47例患儿中2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0.2%,治疗B组45例患儿中30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8.9%。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治疗B组总有效率与治疗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3,χ2=4.89,P<0.05);治疗B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辅助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确切,而且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长期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将本院哮喘专科诊治的对粉尘螨过敏的4~14岁轻-中度哮喘患儿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
照组(64例)。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对症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粉尘螨滴剂舌
下含服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治疗后的6个月、1年及2年进行随访评估。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哮喘
症状进行评分,并对呼气峰流速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PEF%)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128例研究对象中,治疗组有5例病例脱失。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6个月、1年和2年的哮喘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各阶段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6个月、1年、2年时间段的PEF%较对照组各阶段均明显升高(P<0.05)。免疫治疗中少数患儿出现过轻微反应,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长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的症状及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是一种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