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电针作用对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移行的影响。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RHRSP),电凝法凝闭大脑中动脉(MCAO)。用Garcia评分、HE染色、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后1周、2周、3周、4周大鼠脑内梗死灶体积,行为学评分及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Doublecortin(DCX)阳性细胞数的干预作用,并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电针治疗后前3周梗死体积较脑梗死组缩小(P<0.05);电针后2d与3d大鼠行为学评分较梗死组高(P<0.05);MCAO后梗死灶边缘有Brdu阳性细胞和DCX阳性细胞分布。电针组Brdu阳性细胞较脑梗死组明显增加(P<0.05),电针组DCX阳性细胞数在1周末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5)。结论电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小脑梗死体积,并使缺血灶周移行的神经前体细胞增多,可能与其改变脑内微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诊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将其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再次闭塞率及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管再次闭塞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肯定,不仅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还能降低血管再次闭塞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肢体与电针患侧肢体治疗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指导临床康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电针患侧肢体组,B组为电针双侧肢体组。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患侧肢体康复治疗,发病3d左右病情稳定不再进展后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分别予以记录简式Fugl-Meyer评定值(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值(MBI)以及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值。电针一个疗程10d后再次记录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FMA,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差值,两组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B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差值、血清NSE浓度,两组治疗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对患侧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明显。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治疗后血清NSE浓度低。脑梗死偏瘫在临床电针治疗中,对健侧肢体治疗很重要,电针双侧肢体较传统的电针患侧肢体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足背部动脉血流速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且足背部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糖尿病足临床治疗的患者,开展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方案,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电针作用对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移行的影响。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RHRSP),电凝法凝闭大脑中动脉(MCAO)。用Garcia评分、HE染色、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后1周、2周、3周、4周大鼠脑内梗死灶体积,行为学评分及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Doublecortin(DCX)阳性细胞数的干预作用,并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电针治疗后前3周梗死体积较脑梗死组缩小(P〈0.05);电针后2d与3d大鼠行为学评分较梗死组高(P〈0.05);MCAO后梗死灶边缘有Brdu阳性细胞和DCX阳性细胞分布。电针组Brdu阳性细胞较脑梗死组明显增加(P〈0.05),电针组DCX阳性细胞数在1周末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5)。结论电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小脑梗死体积,并使缺血灶周移行的神经前体细胞增多,可能与其改变脑内微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肢体与电针患侧肢体治疗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指导临床康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电针患侧肢体组,B组为电针双侧肢体组。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患侧肢体康复治疗,发病3d左右病情稳定不再进展后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分别予以记录简式Fugl-Meyer评定值(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值(MBI)以及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值。电针一个疗程10d后再次记录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FMA,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差值,两组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B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差值、血清NSE浓度,两组治疗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对患侧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明显。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治疗后血清NSE浓度低。脑梗死偏瘫在临床电针治疗中,对健侧肢体治疗很重要,电针双侧肢体较传统的电针患侧肢体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