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3-08—2015-10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在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精确放疗治疗,观察2组近期治疗效果、生存质量[以卡氏(Karnofsky)评分评估]及1a随访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治疗后1 a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Karnofsky评分明显升高,但观察组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联合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效果、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同轴活检技术,进行CT引导下肌肉骨骼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引导下同轴技术穿刺活检肌肉骨骼肿瘤26例,同轴套管针于穿刺点按预定角度、深度快速穿刺,针尖至肿瘤边缘内或近穿刺点1/ 3处,经同轴套管针置入自动活检针,适度改变同轴套管针方向,不同角度、深度对肿瘤进行切割,取材,固定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率92.3%(24/26),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同轴技术肌肉骨骼肿瘤穿刺活检,可多次、多点取材,提高阳性率以及正确诊断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项技术简便易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3.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可原发,也可继发.量可少可多,少者涕中带血,多者可休克致死.对出血较多者应尽快找到出血部位、原因,进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经动脉化疗栓塞小儿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小儿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14例患者明确诊断后即经导管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结果14例共行84次治疗,人均6次,最少者3次,最多者9次.所有病人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有效率达78.6%.全部病人均追踪随访,存活1年以上者9例,占64.3%,且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使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生存期延长,本组1年生存期达64.3%,部分病人还获得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这表明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小儿肝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每一例病人的影像照片均有一个编号,即序列号码,就是常说的X线号、CT号等。号码的编排基本上依照次序排列,具有随机性和惟一性。这样的号码在以前和现在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样的排列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现在工作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全身静脉化疗.结果介入化疗栓塞组有效率为88%(44/50),全身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36.7%(11/30),两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介入化疗栓塞组50例6、12、24个月生存率为95.4%、76.8%、40.3%,单纯的静脉全身化疗组30例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9.7%、32.3%、14.8%.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较全身静脉化疗疗效及生存期有明显提高.治疗组50例采用介入法肝动脉栓塞化疗,对照组3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800 排炫速CTA在诊断颅内血管狭窄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 例炫速CTA诊断为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1周内行DSA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是否狭窄为评价标准,炫速CTA与DSA结果基本一致;以狭窄程度超过50% 为评价标准,炫速CTA与DSA结果有相当高的一致性.结论 800 排炫速CT作为目前最先进的CT其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狭窄程度的判断尚不如DSA.DSA仍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有风险且费用较高,可作为治疗前的首选检查.800 排炫速CTA作为一种无创或微创性检查,其对脑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常规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TCD与DSA对50例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结果的对照研究,探讨TCD对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CD仪检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再行DSA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TCD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与DSA的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通过TCD与DSA比较,极大提高了TCD对颅内缺血性病变检测的准确性,TCD检查是一种无创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用于DSA检查前的筛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24例;其中夹层动脉瘤10例,梭形动脉瘤9例,囊状动脉瘤11例;未破裂动脉瘤14例,发生过破裂出血1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2 a,原有症状均明显改善。夹层动脉瘤10例中,单纯支架置入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例,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囊状动脉瘤11例中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支架均到达理想的预定位置,未狭窄,瘤体未见显影;梭形动脉瘤9例中单纯支架置入6例,双支架置入3例,瘤体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9例,其中6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行支架置入者瘤体明显减小;2例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部分栓塞,其中1例瘤腔基本消失,1例瘤体大小无变化;1例基底动脉中下段囊状宽颈动脉瘤单纯支架置入者未发现支架内狭窄,4个月后复查DSA示动脉瘤明显缩小,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为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微创和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HIE 是指围产期窒息所致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其早期诊断的明确与否与治疗密切相关,同时对其生长发育影响亦较大。笔者报告23例 HIE 的临床和 MRI 资料,并结合文献作一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搜集有围生期窒息史、头颅 MRI 诊断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