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四年制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总结了专科临床带教和个性化临床带教规范,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水平,加强了与境外护理专家的沟通、互相建立了互学互动的学习平台,促进了医院护理工作,扩大了医院的声誉和影响。方法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实施个性化带教、定期测评、及时评估反馈、建立互动学习平台。结果实习同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均达到了教学要求,教、学双方满意。结论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周密的教学计划、高素质的带教教员、互动的学习方式,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扩大了医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原发性高血压(EH)26例,肾性高血压(RH)16例,健康人24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葡萄糖100mg后,定时测血糖浓度。以基础血糖5.9mmol/L以下,糖负荷后3h血糖恢复到基础水平为标准。并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胰岛素水平,以4.16μIU/L为标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EH组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RH组和正常人  相似文献   
3.
乙胺碘呋酮(简称“乙碘”),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已20年,开始以广谱、高效、副作用少的特征,很快被临床选用,但随应用的日益广泛,其毒副作用渐多,某些反应还十分严重,甚至难以预测;文献尚有致死报道,重要原因之一是日量多、疗程长。我们用口服“乙碘”常规量洽疗心律失常,观察142例,发现毒副反应并不甚严重。本文通过对其发生率、反应类型、可能机制、影响因素及停药指征的研讨,为合理用药和减少毒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28例高血压病(EH)、21例肾性高血压(RH)患者和24例正常人(NT)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发现:(1)EH组基础和糖负荷血浆胰岛素浓度及其曲线下面积高于RH和NT组,恢复时间延长,RH和NT组间无差异;(2)EH组血糖对糖负荷的反应性高于RH和NT组,血胰岛素对糖负荷的反应性低于RH和NT组,RH和NT组间的反应性无差别;(3)EH组收缩压与HIA、体重指数、总胆固醇、血钠、血糖曲线下面积和24h尿钠、钙、VMA呈正相关。作者认为:(1)高胰岛素血症是EH的病因,不是血压升高的结果;(2)HIA升高血压与水钠储留和交感活性增强有关;(3)EH者血浆胰岛素水平对糖负荷反应性的降低程度可判断其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5.
临床病理研究提示:冠状动脉痉挛(CAS)可诱发血栓形成(CATH)、急性心肌梗塞(AMI)和猝死(SD),动物实验证实了 CAS 可致 CATH—AMI,硝苯吡啶(Nifedipinle)、硝酸甘油(NTG)和肝素(H)静滴成功地防止了实验性 CAS 所导致的 CATH—AMI,NTG加 H 静滴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已取得防止和减少 AMI 发病和病死率的效果。本研究用于治疗 AMI 观察其对并发症和病死率的效果。AMI 患者分两组,均入监护病房1—5日。治疗组326例用 NTG15—45mg/日、H100—200mg/日,日夜连续静滴1—2周;对照组300例常规口服扩冠、抗凝药物,给极化液川芎嗪160mg 静滴。二组性别年龄、原有疾病、梗塞部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 TXB_2/6酮 PdFia 和血小板粘附率下降 P<0.01,血清酶和 Cu—Zn SOD 降为正常范围,冠脉造影示12.5%(5/40),冠脉正常或大致正常提示由于 CAS 致 AMI。结果:①并发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前者多于后者,死于心室纤颤少于后者,室壁瘤前者多于后者,心脏破裂显著少于后者。②病死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9%(16/326),12%(36/300;P<0.01,病死率随年龄增加,小于60岁者2.2%:6.3%,大于60岁者8%:18%P<0.01。提示扩冠解痉抗凝治疗可防止并发症恶化,降低 AMI 病死率,在严密观察及时调整滴速情况下可不作血流动力学监测。  相似文献   
6.
对12倒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侵径路分别采用下位法和后位法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总成功率91.7%,并发症率8.3%。作者认为:(1)改良房室结慢径路下位法比后位法明显有效,但发生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危险性亦增加;(2)建议对≤55岁的患者先采用后位法消融,如不成功则转为下位法;对如>55岁的患者可直接采用下位法消融;(3)采用下位法泪融时,一定要先以消融电极稳定地记录到明确的His电位,然后再向下弯曲导管进行消融,这样既可提高定位慢径路的准确性,又可减少发生心脏阻滞的危险;(4)放电中出现与窦律竞争的交界区心律现象常提示消融有效,而出现交界区心动过速则提示可能发生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液科白血病诊断中血常规指标变化特征、散点图异常情况,为白血病患者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以促进白血病患者早期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入院治疗的白血病患者,总计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人群均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对比血常规检测结果、散点图情况。结果 血常规指标比较,观察组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水平(15.35±6.60)×109/L以及红细胞水平(7.85±1.35)×109/L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6.35±0.30)×109/L、(4.65±0.60)×109/L。观察组血小板水平(57.08±4.05)×109/L均值低于对照组(220.90±8.80)×109/L,经统计学计算P <0.05。两组受试人群血细胞形态及散点图异常情况分析,对照组血常规散点图共有5个区域,五分类有固定区域。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AML-M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飞行人员及地勤外场人员患结核病住院者屡见不鲜.为了解空军部队结核感染情况,便于进一步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我们对700名空、地勤人员做了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的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检查对象共普查东北地区及在东北地区疗养的男性空、地勤人员700例,近年来均未接种过卡介菌.其中飞行人员350例,平均年龄为30.2(18~46)岁,平均飞行时间1340(1000~3700)小时,有结核接触史者34例.地勤人员350例,其中在外场工作的256例,平均外场工作时间6.6年(1~23年),有结核接触史41例.  相似文献   
9.
热敏电阻温度计与水银体温计测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宣力  朗红娟 《护理学报》2000,7(6):24-25
目的:为了研究热敏电阻温度计和水银体温计各知的优缺点,方法:观察在不同的时间内用热敏电阻温度计和水银体地测体温所得的读数,比中工计测体温时所需要的时间和所测的体温值。结果:发现热敏电阻温度计与水银体温计同样准确和稳定,而热敏电阻温度计的测温时间比水体计短(P〈0.05),结论:热敏电阻温度计有测温准确、灵敏、测温时间短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7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成功射频消融中,使用温度监测控制,发现消融时电极一组织界面温度迅速升高,经过一定时间达到两种稳定的温度状态。即48℃左右(48.7±2.0℃)和70℃左右(66.0±4.8℃).其输出功率分别为48W和22±10.3(15~35)W(P<0.001)。无论输出功率多少,用7Fr可控大头导管电极,在放电开始后约4s,局部温度可达48℃,而达设定温度(70℃)需10s左右,通过温度监测控制提示:放电5~10s消融不成功,应重新进行标测。此结论与临床观察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