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31例宫颈癌Ⅱ期患者,术前行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10~14 d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分析其手术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及疗效,并与27例单纯手术病人进行对照.结果 化疗栓塞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中平均出血量340 mL,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560 mL);术中见瘤体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缩小,分界变清,容易分离;病理示部分瘤细胞变性、坏死,瘤细胞数量减少,宫旁转移灶消失.术前化疗栓塞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32%和75.8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和46.15%).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Ⅱ期宫颈癌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晚期肾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癌动脉造影及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中晚期肾癌患者,均经临床检查、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或MRI检查而确诊;采用Seldinger’s技术,局部麻醉下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5F Yashiro导管,常规行腹主动脉及双肾动脉造影,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再将导管超选择插管或尽可能接近肿瘤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栓塞组),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计算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并与随机抽取我院近3年所做的17例术前未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肾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血管造影表现为患侧肾肿瘤供血动脉增粗,分支紊乱移位,肿瘤内可见粗细不均、扭曲杂乱的新生血管,有些呈网状改变及包绕征象,显示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少数病例伴有斑点状血湖、小的动一静脉瘘,静脉期及实质期可显示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情况;栓塞组术中失血量为0—600ml,平均310ml,手术时间为60-150min,平均90min,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为0—1600ml,平均480ml,手术时间为80—195min,平均120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组术中见瘤体质地变软,表面苍白,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剥离;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是中晚期肾癌手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可切除率,同时也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4.
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的DSA分析与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的DSA表现与血管内治疗技术。方法13例患者采用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颈内、外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以聚乙烯醇颗粒和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对9例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施行颈外动脉硬脑膜支供血的瘘口及供血动脉末梢超选择性栓塞。结果DSA主要表现为患侧海绵窦扩大和眼上静脉扩张。13例海绵窦瘘主要通过眼上静脉引流;3例有不同程度“偷流”现象;9例患者均成功地闭塞了颈外动脉分支向海绵窦分流的瘘口,同时保持了颈外动脉非供血分支的通畅,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随访9~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技术是治疗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最好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和疗效确切的优点。超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剂颗粒大小适当是栓塞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双侧髂内动脉DSA介入治疗骨盆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晚期或复发性骨盆肿瘤.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双侧髂内动脉DSA介入治疗的初步体会。认为此法既可作为术前治疗,使肿瘤缩小以利手术切除,又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增加疗效.延长生命。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造影清晰、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等优点,是非手术治疗骨盆肿瘤的优良方法,不仅能决定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性质,也能估价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1998年2月至1999年3月,用氟脲脱氧核苷(FUDR)从肝动脉灌注(HAI)给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30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肝癌中,男23例,女7例;年龄36~72岁,平均54.6±8.5岁。原发性肝癌27例,根据Okudu分期,Ⅱ期里10例,Ⅲ期13例,转移性肝癌3例。其中肝右叶22例,左叶3例,两叶病变5例。肝内肿瘤直径5.2cm~18.9cm不等,伴有肝硬化12例。所有病例均经CT、B超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肝癌且均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其中出现腹部肿块者30例,发热者13例,肝区疼痛者26例,腹水4例,黄疽3例;甲胎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47条肢体)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以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的43条肢体闭塞病变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1.5%(43/47),术后平均随访5月(1~10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介入治疗后1月行膝下截肢术,截肢率为2.1%。结论: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膝下动脉病变可行性强、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近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传统方法,但由于解剖位置关系,操作比较复杂,创伤大,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如截瘫)和死亡率高达17%和26%[1].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瘤(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它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等特点.本文报告了我院近期(2003-04-2005-12)应用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4例主动脉瘤患者,并对所遇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介入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6例,经导管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8~16mg)和超液化碘油混合乳剂(5—30m1),后用适量明胶海栓塞肿瘤周围小血管和供血动脉,观察其栓塞前后肿瘤大小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的肝海绵状瘤血管造影征象:“爆米花样染色”、“早出晚归”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栓塞后肿瘤血供中断,肿瘤直径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超液化碘油与平阳霉素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入栓塞治疗在头颈部富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头颈部富血管病变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7例头颈部富血管病变患者在DSA下超选择插管后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显示病变范围、血供情况及营养血管的特征 ;部分患者栓塞即获得根治效果 ,部分患者在栓塞后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缩小 ,出血明显减少 ,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头颈部富血管病变 ,DSA下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