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8,22(2):556-557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应用国产双盘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封堵器治疗ASD的安全性和良好疗效已得到公认。我科于2006年11月14日对1例膜周部VSD合并ASD的病人进行经导管同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夏丽君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7,21(36):3378-3379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经导管封堵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现已在临床广泛开展。VSD封堵通常要建立股静脉轨道,但下腔静脉中断或阻塞时,通过股静脉轨道则无法完成手术,需要选择其他路径。我科2006年5月对1例VSD并下腔静脉畸形的病人成功实施了经颈内静脉途径的导管封堵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28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近1个月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急,外院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提示:VSD(膜部瘤型),于2006年5月行封堵术未成功,遂于6月转入我院治疗,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2005…  相似文献   
3.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8,22(6):556-557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监护急救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尤其对于识别异常的心电图,熟练使用心电监护仪显得十分重要,现报道如下. 造成心电监护误差的原因分析 1.监护仪的应用能动态反应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连续监测生命体征,了解心律及心率,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临床上监护仪对心律失常的检出阳性率较高,表明心电监护对了解心律及心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以此作为详细解释的心电图及分析ST-T改变诊断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coronary intervertion,PCI)等经股动脉通路的心导管手术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开展,由于术后须加压包扎及卧床制动24h,易导致患者腰、背、腿部酸痛,甚至并发其他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已发明了多种封堵装置,并进行临床研究。我院于2003年10月开始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VCD)。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应用国产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方法104例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48例,女56例,年龄2~56岁,平均(17.29±12.93)岁。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和左心室造影确诊。在X线和经胸超声引导下行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认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有关术前准备,术中严密心电监护,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和特殊导管,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并注意有无相关并发症。结果104例患者中,100例封堵成功,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心电监护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1周后恢复。所有患者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术前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配合和术后严密监护,对保证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非常有效、可行的非开胸方法,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国内这方面的报道甚少。我科于2004年10月成功救治1例室缺封堵术后并发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