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头部加速度运动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损伤。在脑外伤中,DAT较常见,预后差,死亡率仅次于急性硬膜下血肿。以往DAI是尸检病理诊断,近来由于CT和MRI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成为可能。DAI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文对DA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轴索损伤在重型脑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15例闭合性脑损伤尸检中,病理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5例。根据病理研究结果和文献报道,分析了530例急性脑外伤病人脑CT表现,发现DAI61例。其CT表现为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域、胼胝体、脑干或小脑有一个或多个直径≤2cm的出血灶,脑室内出血及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本文把DAI分为高颅压型和非高颅压型,后者又分的脑干损伤型和局灶性损伤型。这种分型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DAI预后较差,是目前脑外伤病人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探讨颅脑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的关系。检测30例重型颅脑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SOD,血清LPO变化。结果;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抑制率则明显 高;红细胞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中LPO则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由于CT的应用,已能明确诊断三脑室肿瘤的确切部位。在三脑室前部的肿瘤良性居多,若能手术切除,后果良好。由于三脑室的解剖关系复杂,生理功能重要,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成了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1979~1986年,我们采用经侧脑室前角室间孔入路,切除  相似文献   
5.
6.
颅底部肿瘤     
报告30例颅底部肿瘤,对病理分类,临床体征,X线诊断和手术方式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手术入路的选择,我们认为位于颅底偏前,外侧者,宜经颅内手术;位于蝶鞍、鞍旁及斜坡者,经鼻咽入路,切除比较直接;对于向颅内及颅外生长的哑铃形肿瘤,脑外科与耳鼻喉科协作进行分期切除手术,可以切除较多的肿瘤组织,而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颅脑枪伤或钝器伤,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低纤维蛋白血症,血中出现纤维蛋白单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fibringen Degradation Products,简称FDP)。FDP的变化与脑组织损害的程度有密切关系,测定颅脑损伤患者血清FDP的浓度,可以判断脑损伤的严重性,对预后的估价亦有参考价值。国内尚未见有这方面的报道,我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国产光导纤维颅内压监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运输和高层建筑的发展,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的比例增多,此类复合伤伤情复杂,救治困难,需要多科协作处理,方能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将我院收治的284例颅脑伤合并其他部位伤作一分析,就其诊断及急救程序提出讨论。临床资料我院自1959~1986年共收治颅脑损伤1550例,其中合并其他部位伤284例,占18.3%。受伤原因:全组车祸占46.2%,坠落伤占34.1%,其他占19.7%。近年车祸明显增多。年龄:6个月~93岁。脑外伤情况:脑外伤按临床分型:轻型76例,占26.8%;中型88例,占31.0%;重型1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实验组患儿采取超声监测水压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复位成功情况、复位成功所需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复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复位成功所需时间较短,主要集中在0.5 h以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效果较好,复位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