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药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学检验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的基层医院中却未能很好地开展。其困难性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临床医生、患者以及检验人员自身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4项感染指标检测结果与流行趋势。方法选择该院2010~2012年输血前患者25 068例,采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2010~2012年输血前患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分别为12.78%、1.06%、0.05%和0.95%,其中抗-HIV和抗-TP阳性率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年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抗-HIV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TP阳性率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血前患者具有一定的感染率并有增高的趋势。进行输血前检查,对于了解输血前患者感染状况、减少医疗纠纷和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的病原菌分别与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不同时期采集的血清进行凝集反应,并检测血清葡萄糖水平。经对215例细菌培养阳性病例的血清进行葡萄糖检测,初步确立在抗生素应用的初、中、末期3个阶段2B/A区间范围分别为0.7725±0.1020、0.4525±0.0889和0.2975±0.0442。该实验确立了抗生素应用3个阶段的2B/A区间范围,为抗生素的疗效判断及停药时间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双下肢瘫的疗效,寻求经济简便的脑瘫康复疗法。方法采用舒筋通络按摩手法配合相应的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105例患儿中显效48例(45.7%),有效46例(43.8%),无效11例(10.5%),有效率89.5%。且不同病情程度患儿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按摩配合功训治疗小儿痉挛型双下肢瘫疗效可靠,并适合于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成人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和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中ALT、AST及γ-GT、ALP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b及Glb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γ-GT、ALP等可有一过性异常,且以轻、中度升高为主,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很少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49岁。因发作性左腰、腹部疼痛20年,加重伴发热20天入院。入院后经尿路X线平片及静脉尿道造影显示输尿管及肾多发结石(左),肾积水伴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肾图示右肾结石在输尿管内呈阶梯状排列。行右输尿管成形术,切除狭窄段输尿管,以解除梗阻。术后静脉滴注止血药等,体温恢复正常,切口I期愈合。术后7天拔除导尿管,次日病人出现发热(体温38.5℃)、寒战。肉眼见尿液混浊,尿常规白细胞(3+),红细胞(5+),蛋白(3+),亚硝酸阳性,尿糖阴性。血白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血清葡萄糖检测以及血清凝集反应的原理判断培养基中的菌株是否为污染菌.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1月272例细菌培养阳性且所分离菌株能分解葡萄糖的病例,于病程的初、中、末三期采集患者血清分别进行如下试验:将所选取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出并已确定为致病菌的菌株和非来自患者的其它菌株(污染菌)分别配制成2.5 MCF菌悬液.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上述两种菌悬液与患者定量血清进行凝集反应,并将最终所余反应物进行葡萄糖检测以确定各自参考区间.结果 病原菌(2B/A)三期的区间范围分别为:0.772 5±0.102 0,0.452 5±0.088 9和0.297 5±0.044 2;污染菌(2C/A)三期的区间范围分别为:0.012 9±0.006 5,0.012 5±0.006 7和0.012 7±0.006 3.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别将2B/A与2C/A的三组数据进行比较,2B/A值在抗生素应用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181.351,P<0.01);而2C/A值在抗生素应用各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1,P>0.05).结论 上述区间范围表明,病原菌与污染菌在该试验中相关数据具有明显差异,由此可制定出污染菌判断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8.
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由首先发现于墨西哥的新型甲型H1N1病毒,引发了本世纪首次流感大流行,此次流行在全球共造成了近两万人死亡[1],本研究对2009年9月4日在河北省廊坊市东方大学城聚集性暴发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低钾血症进行了分析。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河北省廊坊市9月4日-9月17日发生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六所高校的在校12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均为在校学生。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使用美国雅培CD-1800血液分析仪检测12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参数,并与正常人群比较。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静脉血白细胞计数均值为4.77×109/L,95%可信区间(CI)为(1.63~8.25)×109/L。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为30.58%,其中男性发生率为34.33%,女性发生率为25.9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较,淋巴细胞百分率(LYM%)降低(P〈0.01),中等大小细胞百分率(M ID%)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的总体均数下降,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中无差异,与健康成人相比较甲型H1N1患者的LYM%降低、M ID%升高、GRAN%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89%)明显优于对照组(62.16%),且气促消失、退热、咳嗽消失、啰音消失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小儿肺炎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