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黄斑病变国际分型特征及其与视网膜劈裂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16例(174眼)高度近视患者的病史资料和眼科检查信息,所有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及高清OCT扫描检查,对图像进行分析评价。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116例(174眼)高度近视患者根据眼底彩照图像特征可分为5型:C0无近视退行性病变型(10眼)、C1豹纹状眼底病变型(74眼)、C2弥漫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型(36眼)、C3片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型(25眼)、C4黄斑萎缩型(29眼)。其中70眼(40%)合并视网膜劈裂,均发生在C1、C2、C3、C4型中,其中C2型的发生率(58%)最高。结论:基于眼底彩照的国际分型结合OCT显示弥漫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型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发生视网膜劈裂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后巩膜葡萄肿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病理性近视患者129例,共258眼。根据B超及眼底检查,将患者分为后巩膜葡萄肿组(52例,80眼)和无后巩膜葡萄肿组(77例,154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增强深度扫描模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with enhanced depth imaging, EDI-OCT)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CSFCT)。分析各组研究对象的眼部生物学特征与后巩膜葡萄肿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无后巩膜葡萄肿组患者相比,后巩膜葡萄肿组患者年龄较大、眼轴较长、近视较深及CSFCT较薄(P0.05)。年龄、性别1∶1配对的病例对照亚组分析提示,后巩膜葡萄肿组患眼眼轴长、CSFCT薄(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矫正年龄、眼轴和CSFCT后,年龄增加[Δ=5岁,OR (95%CI)=1.319 (1.120~1.554);P=0.001]、眼轴变长[Δ=1 mm,OR (95%CI)=1.898 (1.418~2.541);P0.001]是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的危险因素;而CSFCT增加[Δ=50μm,OR (95%CI)=0.314 (0.174~0.567);P0.001]是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的保护因素。其中,CSFCT下降诊断后巩膜葡萄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最高,为0.866(95%CI 0.821~0.911,P0.001);Youden指数最大化时,其诊断后巩膜葡萄肿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68.8%,阳性似然比为2.718。结论:病理性近视伴发后巩膜葡萄肿患者具有眼轴长、脉络膜薄等特点;CSFCT下降诊断后巩膜葡萄肿的价值较高,但不能作为诊断后巩膜葡萄肿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