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在运动生理状态下,KATP 在调节冠状动脉张力、运动诱导心肌保护效应和延缓骨骼肌疲劳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对KATP在运动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以期为深入了解运动调节机体代谢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检索1991年1月至2014年6月 PubMed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文献。英文检索词为“KATP Channels;Adenosine Triphosphate;Sports;Myocardium;Ion Channels”,中文检索词为“KATP通道;三磷酸腺苷;运动;心肌;离子通道”。选择与KATP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相关,以及KATP与冠状动脉、心肌、骨骼肌疲劳及运动能力相关的文献42篇文献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可以偶联细胞内能量代谢和细胞膜兴奋性,在应对各种生理和病理应激时是保护心肌的效应器之一。长期的耐力训练则会增加骨骼肌和心肌KATP的表达,可能是心肌和骨骼肌对运动应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表现。KATP 可能参与冠状动脉血流量的调节。在运动诱导的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中,心肌KATP具有重要作用。当骨骼肌疲劳发生时,KATP的激活有利于防止ATP的过度消耗而造成肌纤维损伤和细胞死亡,有利于疲劳的快速恢复。关于KATP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肠道菌群主要负责维持宿主防御和免疫耐受之间的平衡。此外,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密切,且运动可对肠道菌群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进而影响着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的:总结肠道菌群对1型糖尿病、乳糜泻、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和强直性脊柱炎等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并围绕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运动调控肠道菌群对自身免疫性保护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方法:以“Intestinal flora,intestinal bacteria,autoimmune diseases,type 1 diabetes,celiac disease,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multiple sclerosis,ankylosing spondylitis,exercise”和“肠道菌群、肠道细菌、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乳糜泻、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强直性脊柱炎、运动”为关键词,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1996-2022年间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9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1型糖尿病、乳糜泻...  相似文献   
3.
研究留守儿童带养人类型与饮食行为交互作用与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为减少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干预依据和参考.方法 子2018年10-12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区7~18岁877名留守儿童,对其带养人类型、饮食行为、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等项目测试.结果 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21.7% (190/877),带养人类型为其他人的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率为29.8% (158/530),高于带养人为父/母亲者(16.2%,32/198);经常吃西式快餐的留守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59.0%(59/100),高于不经常吃西式快餐者(20.9%,131/628);带养人类型、是否经常吃西式快餐留守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39,65.06,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经常吃西式快餐超重肥胖检出率是不经常吃西式快餐者的5.70倍(95% CI=3.62~8.99).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带养人类型×是否经常吃西式快餐中(父/母×是)呈现正向相乘的交互作用(协同作用),带养人为父/母且经常吃西式快餐留守儿童增加了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OR=6.94,95%CI=2.76~ 17.44).其交互对比度(ICR)为1.26,归因比(AP)为1.81,交互作用指数(SI)为1.277.结论 父/母带养留守儿童经常吃西式快餐与留守儿童超重肥胖关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极大增加了留守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了解上海市随迁儿童健康意识与肥胖的关联,为随迁儿童健康干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8年6月选取上海市5所小学3 894名7~13岁随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其自我健康意识与肥胖检出率的关联.结果 男生肥胖率(18.6%)高于女生(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5,P<0.01);不同年龄间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6,P<0.05).自我健康意识问卷的5个条目中,不同“自身健康状况评价”“自身身体素质状况评价”和“日常生活疲劳感频率”儿童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0,8.19,24.01,P值均<0.05).控制性别、年龄因素后,二元逐步I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常生活疲劳感频率与肥胖检出率呈正相关,≥4次/周和1~3次/周感到疲劳的随迁儿童肥胖检出率是<1次/周感到疲劳者的1.77(95%CI=1.34~2.35)和1.28倍(95%CI=1.04~ 1.56).结论 随迁儿童日常生活疲劳感频率与肥胖呈正相关,减少疲劳的发生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随迁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超重肥胖以及规范和管理当前外卖食品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8年5—6月在江西省上饶市随机选取某高校2 610名大学生,对消费外卖食品的频率、食品类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消费外卖频率和类型对超重肥胖的影响。  结果  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男生(7.7%)高于女生(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P < 0.01);不同学院之间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P < 0.01);在大学生自评家庭经济条件方面,来自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8.8%)高于其他组别。与最近1周内未点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相比,点过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与超重肥胖的发生正性相关(OR值分别为1.80,1.59,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经常性外卖消费和外卖类型为“快餐便当”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应强化大学生对外卖的正确认知,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外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学生饮料消费行为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9月对上饶市某县1 167名13~18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中学生体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12,12.73,P值均<0.05);中学生在果汁饮料、茶类饮料、碳酸饮料、功能饮料、咖啡不同消费频率间超重或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26,25.39,34.44,128.49,20.19,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高频率饮用果汁饮料的中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分别为不喝果汁饮料中学生的3.93倍(95%CI=1.65~9.34)和6.97倍(95%CI=2.48~19.54);中、高频率饮用功能饮料的中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风险分别为不喝功能饮料中学生的2.87倍(95%CI=1.20~4.23)和4.93倍(95%CI=1.99~7.67)(P值均<0.01)。结论中、高频率饮用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与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关注含糖饮料的消费是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国三省(直辖市)大学生身体活动不足与抵抗力下降症状的关联。方法 2021年11—12月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北省、江西省和重庆市4所高校9 3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变量、抵抗力下降症状、体力活动情况。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抵抗力下降症状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身体活动与抵抗力下降症状的关联。结果 大学生抵抗力下降症状检出率为1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每日白天户外活动<30 min相比,每日白天户外活动超过30 min(30 min~<2 h、2 h~<4 h、4 h~<6 h、≥6 h)与大学生抵抗力下降症状呈负相关(OR=0.54~0.64,P值均<0.01)。分层分析显示,每日白天户外活动超过30 min与男生和女生抵抗力下降症状均呈负相关(男生OR=0.51~0.67,女生OR=0.44~0.60,P值均<0.05),男生每日白天户外活动30 min~<2 h除外。结论 户外活动不足可能是湖北省、江西省和重庆市大学生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