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窥镜手术对泡状中鼻甲的处理方法及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处理泡状中鼻甲的方法及其同预后的关系。方法:10例16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泡状中鼻甲患者在鼻内窥镜手术时,6例双侧病变者单侧行泡状中鼻甲外侧半切除术。对侧行泡状中鼻甲成形术,另外4例单侧泡状中鼻甲者均行中鼻甲成形术。观察两种处理方法术后创面上皮化完成时间及粘连情况。结果:术后创面上皮化完成时间:中鼻甲成形处理侧为6-16周,平均12周,单纯中鼻甲外侧半切除侧为16-28周,平均21周,两组间上皮化时间差异显著(P<0.01);术腔粘连情况:中鼻甲成形处理侧无1例发生粘连,未成形侧有1例发生粘连。结论:鼻内窥镜手术中泡状中鼻甲行成形处理,可以防止术腔粘连,缩短术后上皮化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6耳)显微镜下行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术(显微镜组)及20例(23耳)耳内窥镜下行脂肪鼓膜修补术(耳内窥镜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微镜组和耳内窥镜组鼓膜穿孔愈合率分别为92.31%和91.30%,无统计学意义(P〉0.05);言语频率气导听阈分别为(12.6±4.8)和(14.1±7.1)dB,分别较术前听力提高(8.7±4.5)和(8.9±5.0)dB,2组术后平均听力提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窥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无手术切口、并发症少、节省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游离空肠修复气管部分缺损后的组织学变化,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建立游离空肠重建气管部分缺损动物实验模型,包括A组Beagle犬6条(不去除肠黏膜组),B组Beagle犬6条(部分去除肠黏膜组)及C组Beagle犬6条(全部去除肠黏膜组),观察术后犬的存活及肠腺分泌对呼吸道的影响,动态观察各实验组的空肠腺上皮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变化及上皮化生情况.结果 所有实验犬术中无死亡,创口Ⅰ期愈合,移植游离空肠全部成活.A组有2条Beagle犬在术后第2周因肺部感染死亡,C组有1条Beagle犬在术后第50天因移植空肠感染而死亡,其余Beagle犬均存活6个月以上.A组术后3个月,移植空肠肠腔表面出现少量非角化鳞状上皮;术后6个月时,移植空肠表面见假复层纤毛柱状皮覆盖.B、C组术后2个月,移植空肠表面见鳞状上皮化生;术后3个月,移植空肠肠腔表面见少量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术后6个月,移植空肠表面全部见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覆盖,C组黏膜下层有明显胶原纤维增厚.结论 去部分黏膜游离空肠重建气管,能有效减少术后肠液分泌,减少对呼吸道的影响,能加速肠黏膜腺上皮萎缩,促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覆盖,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神经营养因子在保护神经元存活并促进其突起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出现基因表达的时相变异,对不同种类的神经元有明显的作用选择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分布于大脑中,是一类可促进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基底节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皮层神经元、海马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等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并能防止它们受损死亡,改善神经元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成熟等生物效应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在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中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电动吸割器切除腺样体,术中使用低温等离子止血方法的优势。方法将我院60例行腺样体切除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经鼻内镜电动吸割器联合低温等离子止血行腺样体切除(低温等离子组),与同期30例经鼻内镜电动吸割器切除腺样体,用双极电凝止血相比(双极电凝组)。对两组术后出血、发热、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并发症等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在术后出血、发热、恢复正常通气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1年,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鼻腔粘连、腺样体肿大等发生。结论鼻内镜下切除腺样体,术中使用低温等离子止血,具有微创、痛苦小、出血少、疗效满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制抗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 (McAb)及其应用。方法 应用杂交瘤技术 ,获得 4 0株抗重组人α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用ELISA方法检测腹水滴度 ,用辛酸法纯化McAb。结果  4 0株细胞中 2E9、4G1能稳定分泌抗重组人α1b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 ,2C9为抗重组新型干扰素 ,2A7、4G10分泌抗重组人α干扰素 (α1b、α2b、α2a、)和重组集成干扰素、重组新型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细胞系 ;体外连续传代 6个月 ,分泌抗体能力不变 ,特异性专一。 5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采用辛酸方法提纯抗体纯度达到 95 %以上。粗制的重组人α干扰素经 4G10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提纯后 ,获得的干扰素纯度 95 %以上 ,平均收率 93% ,残余鼠IgG含量 <10 0ng 剂量 (5 0 μg)。 2C9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适用于纯化新型干扰素。结论  4G10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可以应用于大规模重组人α干扰素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重组人干扰素α—1b成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的特异性反应产生不可逆的凝胶反应来检测干扰素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鲎试验法可以代替传统的家兔法检测重组人干扰毒α—1b成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论:鲎试验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可有效检测干扰素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加射频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对2001年2月-2005年3月在我科行鼻内镜下手术加射频治疗的2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1年以上。结果 22例均在鼻内镜下全部切除肿瘤并在其创面加行射频治疗之后治愈。在随访期间有4例在1年内复发,并再次行柯-陆式手术配合鼻内镜手术创面加射频治疗后治愈,其他患者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加射频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良好疗效,射频治疗对防止复发有确切效果,是一种临床简便易行的控制术后复发的办法,但要选择好合适病例。  相似文献   
9.
慢性上颌窦炎的治疗,目前以综合治疗为主。在各种疗法中以上颌窦穿刺法最为常用,但需反复穿刺是其缺点。我科在1987年11月至1988年6月采用上颌窦穿刺戴管法治疗慢性上颌窦炎42例,79侧,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4例,女28例;年龄12~87岁;病程数月至6年。有2例发病一周的急性上颌窦炎患者,也采用了此疗法。材料上颌窦穿刺所用物品及二倍于穿刺针长的塑料管。我们采用硬膜外麻醉所用的细塑料管,用前确定塑料管通畅后,浸入消毒液中备用。备用胶布及所需注入窦腔内的药品(青霉素需先试敏,无过敏反应者先肌注一针)。  相似文献   
10.
行鼻内镜手术时如果中鼻甲基板或中鼻甲前端基底部去除过多 ,往往会发生中鼻甲向外漂移而与外侧壁粘连 ,造成鼻窦引流不畅 ,鼻窦炎复发。如何解决中鼻甲漂移 ,以往文章中多述及的是在手术中预防 ,而对于已经发生中鼻甲漂移的病例如何处理则述及较少。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从 1999年开始对发生中鼻甲漂移的病例进行了中鼻甲内移固定术 ,经观察 3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3例均为成年人 ,在鼻内镜下行全筛切除术后均发生了单例中鼻甲向外漂移 ,造成中鼻道狭窄、鼻窦引流不畅。在术后换药中对其进行了中鼻甲内移固定术。按常规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