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宏晖  顾美珍 《中外医疗》2010,29(10):161-16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采用假体关节代替严重受损关节的一种关节功能重建手术,其目的在于缓解膝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肢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高龄人群,术后卧床限制了老年患者的呼吸运动,使低氧血症及下肢血栓形成发生率增高,所以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模式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70例;年龄76~98岁[(83.7±5.4)岁]。骨折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4例,股骨颈骨折40例。患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00例,将单月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双月手术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行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包括术前宣教及疼痛评估、术后疼痛评估、药物镇痛及观察、早期进食、早期锻炼等措施。具有康复专业知识的护士于床边指导协助并采集数据,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程度、首次单独直腿抬高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关节屈曲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 结果 观察组术后回室时、6 h、12 h、24 h和48 h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首次单独直腿抬高平均时间、下床活动平均时间观察组分别为26.5(22.5,36.0)h和38.0(24.0,49.0)h,早于对照组的49.0(31.0,58.0)h和75.0(48.0,87.0)h。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5天关节屈曲度分别为83.0(65.0,98.0)°和92.0(83.0,1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45.0,95.0)°和81.0(64.0,102.0)°。观察组术后1、3个月HSS评分分别为86.0(73.0,91.0)分和75.0(68.0,8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3月评分67.5(60.5,71.0)分和74.0(66.5,80.0)分。 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可以明显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升功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方菁嶷  邹婷  徐琳  宋宏晖 《现代预防医学》2015,(7):1290-1292,1305
目的评价静脉留置针无针接头部分的微生物屏蔽能力。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表皮葡萄球菌(ATCC 12228)、大肠杆菌(ATCC 8739)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为指示微生物,模拟临床环境及操作,染菌后回收活菌并计数。结果菌悬液浓度,验证组及对照组活菌回收数说明实验过程符合设计要求;结果显示,染菌后四种菌种d 1活菌回收数均为0,随着时间的推移活菌回收量呈线性趋势增加,第五天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回收均数分别达到737,935,1238,453 cfu/件。结论时间越长,无针接头部分的微生物屏障能力越差;无针接口的材料有待改进;不得已用留置针的情况下、尽量缩短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7.
背景:疼痛是半月板损伤的重要体征并会影响患者的动作模式,研究疼痛对半月板损伤患者动作模式的影响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动作模式康复方案.目的:探寻疼痛强度对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跨越障碍时下肢动作模式的影响.方法:用8个惯性传感器与常速摄像机对80例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跨越障碍物时的下肢动作模式进行采集,以疼痛强度为自变量,分别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高龄患者的呼吸系统管理,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8例髋部骨折高龄患者,加强呼吸系统的管理和护理。结果患者术后出现呼吸道并发症9例,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Ⅱ型呼吸衰竭,发生率为15.5%。结论髋部骨折高龄患者应尽早入院接受正规治疗,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改善肺功能,可减少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髋部、肱骨近端骨折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述骨折部位女性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特征性变化情况。方法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共纳入62例老年髋部骨折女性患者(其中股骨颈骨折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肱骨近端骨折21例,收集患者年龄、检测患者骨密度、血清骨转换指标(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结果肱骨近端骨折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6.1±8.0)岁,明显小于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女性患者(P<0.05);肱骨近端骨折女性髋部(T=-1.19±0.66)、腰椎骨密度(T=-1.67±1.00)明显高于粗隆间骨折女性髋部(T=-2.36±1.17)、腰椎骨密度(T=-2.61±1.42)(P<0.05),同时显著高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髋部骨密度(T=-2.33±0.99)。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部、腰椎骨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血清P1NP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粗隆间骨折女性血清β-CTX(732.18±334.37μg/L)要明显高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29.66±292.34μg/L)(P<0.05)。结论相对于髋部骨折患者,肱骨近端骨折老年女性患者年龄较低,骨密度相对较高;骨吸收活跃可能是导致粗隆间骨折女性骨密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郭凤英  祁双  沈沐  宋宏晖  徐炜  金佳 《护理研究》2023,(7):1251-1254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谵妄与术前痛阈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高龄髋部骨折病人114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疼痛管理方案,干预组根据术前痛阈水平调整镇痛方案进行疼痛管理方案。统计两组病人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 d、3d、7 d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人术后发生谵妄5例,发生率为9.3%;对照组术后发生谵妄17例,发生率为28.3%,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术前对于高龄髋部骨折病人进行痛阈评定可以在术后早期降低谵妄发生率,减轻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