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地藤痹痛颗粒联合中药熏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的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患者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对照组8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藤痹痛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法,连续治疗30 d,观察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血清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介素1β(IL-1β)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为48.1%,有效率43.3%,总有效率91.5%;对照组痊愈率为34.1%,有效率45.1%,总有效率79.2%,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关节肿胀度、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NF-α、NF-kB、IL-1β、RF、CRP、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藤痹痛颗粒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确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等骨代谢指标及外周血T细胞表面RANKL表达情况,研究RANKI/RANK/OPG系统在AS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AS患者BM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OPG、s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分析BMD、上述骨代谢指标及临床指标间相关性;流式细胞术(FC)检测外周血CD4+/RANKL+及CD8+/RANKL+细胞表达率;分析它们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AS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OP)发生率分别为47%、37%.②AS组血清sRANKL、TRACP-5b水平及sRANKL/OP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OPG、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S组血清sRANKL水平与OPG呈正相关,两者均与TRACP-5b呈正相关(P<0.01.④AS组外周血CD4+/RANKL+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存在较高的骨量丢失率,其骨代谢特点以骨吸收增强为主,RANKL/RANK/OPG系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系统失衡可能是AS骨量丢失机制之一;CD4+T细胞可能通过上调RANKL表达参与AS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骨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女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10例女性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年龄(34.20±9.60)岁;病史(24.40±18.01)个月;9例有诱发因素;1例无诱因发病。3例出现肩、膝及踝等关节周围肌腱附着点僵痛症状,2例伴低热、盗汗,1例伴发葡萄膜炎。骶髂关节压痛、叩击痛和骨盆分离试验阳性各8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10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9例,D-二聚体升高8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8例。6例于基层卫生院误诊为腰肌劳损,2例于某中医门诊误诊为产后风湿,1例在县级医院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于某诊所误诊为软组织损伤。误诊时间3个月~5年(47.00±39.05)个月。10例按误诊疾病予相应处理效果欠佳,后均依据临床表现、相关查体所示,结合骶骼关节影像学检查,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AS。给予相应治疗15 d,病情缓解出院。1例失访;9例随访1~3年,3例自行停药,1例出现病情活动,余均病情控制良好。结论女性AS具有诱因多、遗传史隐匿、多外周关节受累和病变较轻等特点,临床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藤痹痛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RA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口服甲氨蝶呤片;研究组患者加用地藤痹痛颗粒。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下降显著(P <0. 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各项MMP指标下降程度更显著(P <0. 05),压痛、肿胀关节数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显著降低(P <0. 05),ACR50和ACR70病情缓解比例更高(P <0. 05);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与调控MMP的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地藤痹痛颗粒可有效提高RA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患者血清中MMP-3,MMP-9,MMP-13水平而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地藤痹痛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价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9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有效治法。方法将146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3例,两组均给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藤痹痛颗粒口服10 g/袋,1袋/次,3次/d,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ACR20、ACR50、ACR70、DAS28)、临床指标(晨僵、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评分、关节肿胀)、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h-CRP)、血沉(ESR)]及血清MMP-3、MMP-9的表达变化等。结果有效率比较:治疗组ACR20为65. 75%,ACR50为38. 36%,ACR70为23. 29%;对照组ACR20为68. 49%,ACR50为57. 53%,ACR70为46. 58%,两组治疗在ACR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ACR50,ACR70,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治疗组DAS28评分(5. 45±1. 23),对照组DAS28评分(5. 51±1. 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DAS28评分(2. 43±1. 14),对照组DAS28评分(2. 58±1. 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组和对照组δDAS28 1. 2,治疗反应良好。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量表(晨僵、关节疼痛、肿胀、压痛)两组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RF、抗CCP抗体、h-CRP、ESR变化对比(P 0. 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3和MMP-9对比(P 0. 05)。结论地藤痹痛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确切疗效,并且可以降低血清炎性因子(MMP-3、MMP-9)的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