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SAS统计软件Logistic功能分析徐云生教授治疗甲亢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名老中医网收集徐云生教授甲亢医案166份,其他疾病医案194份,建立频率统计表,导出数据,应用SAS统计软件,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为因变量,以用药频率15%的所用中药为自变量,对医案数据集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赤芍、柴胡、白芍、茯苓等药用药频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中柴胡、甘草、丹皮、夏枯草、枸杞、五味子、连翘、川芎、玄参、半夏、泽泻、川牛膝、百合13种药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徐云生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视调肝凉血,清热化痰散结,并予以扶正祛邪。本研究结果更具客观性,更具临床指导价值,易被临床医生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中柴胡、大黄不同配比(5∶2,1∶1,2∶3)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蛋清致肿胀法观察大柴胡汤中柴胡、大黄不同配比的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法观察大柴胡汤中柴胡、大黄不同配比的镇痛作用。结果:大柴胡汤中柴胡与大黄不同配比对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蛋清所引起的小鼠肿胀。结论:大柴胡汤中柴胡与大黄不同配比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具有差异,其中,原方中柴胡与大黄用量比例为5∶2时的抗炎镇痛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SAS软件varclus功能分析徐云生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徐云生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166份病例录入名老中医网,建立频率统计表,导出数据,利用SAS软件的varclus功能,对频率20%的34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4味中药分为9类:(1)陈皮、连翘、桑寄生、酸枣仁、薏苡仁;(2)川牛膝、黄芪、麦冬、五味子;(3)白芍、赤芍、川芎、当归、菊花、夏枯草;(4)甘草、龙骨、牡蛎;(5)半夏、白术、党参,郁金;(6)茯苓、枸杞、山药、山茱萸;(7)柴胡、当归、香附、益母草;(8)玄参、栀子;(9)地骨皮、泽泻。结论通过分析,徐教授用药有以下特点:重视调肝,从痰论治,重视活血,气阴双调,注重肝肾,标本兼治,注重滋阴清热,注意调理睡眠。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健脾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与总结健脾消渴方治疗T2DM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健脾消渴方治疗T2DM的689份病例,将其录入到名老中医网中,运用"种子概念"方法对症状信息进行自动化提取,利用统计功能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健脾消渴方治疗的T2DM中,症状复杂多变,以口渴、乏力、多尿、肢体麻木、消瘦症状最常见;用药频率较高的前三位是生黄芪、天花粉、黄连,分别占92.4%、83.5%、75.4%;四气以寒性、温性药为主,分别占41%、32%;五味以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为主,分别占34.60%、32.70%、17.30%,性味合参,寒温并用,甘苦并用;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35.23%;病程较长,以5~10年者最多,占35.10%。结论健脾消渴方以健脾益气,清热活血为治疗大法,主治"气阴两虚,热瘀互结"型T2DM。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左归丸、左归饮的组方规律并比较二者的差别。方法:选取四气五味及归经指数,对中药剂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即计算相对剂量;对相对剂量与四气五味及归经指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四气五味及归经作用度。结果:四气量化:左归丸温性药作用度为210,占22.91%、微温性药作用度为62.4,占77.09%,无偏寒性药;左归饮:均为微温性药,作用度为62.4,占100%。五味量化:左归丸:甘味作用度为444.4,占52.14%、咸味作用度为192,占22.52%、酸味作用度为108,占12.67%;左归饮:甘味作用度为184.9,占62.70%、酸味作用度为60,占20.35%、涩味作用度为48,占16.28%。归经量化:左归丸:肝经作用度为528,占48.52%、肾经作用度为512.4,占47.11%;左归饮:肝经作用度为216,占46.24%、肾经作用度为171.64,占38.03%。结论:左归丸偏为温性,较为平和,五味以甘、咸、酸为主,主入肝、肾经;左归饮同为温性平和之品,五味以甘、酸、涩为主,主入肝、肾经。左归丸比较于左归饮在滋阴之中又加以血肉有情及助阳之品,补力更峻,余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