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从1986年采用L—梯形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53例54个骨折,髁上粉碎型(A_3)15例(27.7%)及经髁间型(C_1,C_2,C_3)25例26个骨折(48%),占75.7%.随访6个月至8年的44例45个骨折.3例伤口感染,骨折全部愈合.治疗效果优的28个关节,11个良,4个可,2个差,再骨折1例.优良率占86.7%.取两对新鲜尸体股骨,制成Schatzker Ⅲ型骨折,分另以L—TCP及AO/ASIF L—髁钢板固定(L—CCP),分别在CSS—01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模拟单、双肢站立负重进行测试,对其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证明L—TCP的设计符合等强度原理,钢板受力后应力分布均匀,中央增厚部受力明显小于L—CCP,两种钢板固定后,加载中骨断面附近承受的应力比正常骨普遍下降,钢板侧明显.但各点总计的结果证明骨断面周围主要承受压应力,并明显超过正常骨.应力遮挡可通过正常负重克服.  相似文献   
2.
目的:遵循移植韧带病理生理过程,采用晚负重及恢复关节活动的康复方法,观察四股半腱肌肌腱和钛钮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4-01/2006-07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腱和钛钮扣钢板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16例,患者对实验和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术后1~3周主要以恢复肌力练习为主,不进行关节活动及负重练习,做髌骨内推运动,防止髌股关节粘连,术后第4周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第5周行蹬固定自行车练习,第7周开始部分负重,第9周完全负重练习,6个月时恢复正常活动。术后 1 年评价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采用Lysholm评分(总分 100 分,分数愈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愈好)和IKDC评分(4级评分法,分为正常、接近正常、异常、严重异常)评价其疗效。 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16例,术后6个月随访16例,术后12个月随访16例。①膝关节积液情况:患者术后3~6周关节有少量积液,其中积液量达(++)者2例,积液量达(+)14例,未行特殊处理,均自行吸收。②膝关节活动度情况: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均达到120°,术后3个月患膝的屈膝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术后未发现膝关节主动伸展受限者。③膝关节稳定性情况:16例随访患者术后1年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检查未见阳性结果。④术后1年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情况:IKDC评分正常13例,接近正常2例,异常1例;患膝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44.3分,术后平均91.3分,其中优13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3.75%。 结论:自体半腱肌腱和钛钮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采用晚负重及恢复关节活动的康复疗效确切,能够满意恢复患者一般运动能力,符合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应用锁骨钩钢板(CH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应用CHP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9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2例,锁骨中段骨折合并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例,锁骨中段骨折合并TossyⅠ型肩锁关节脱位1例.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7~24个月).平均取出CHP时间为11个月(4~15个月).其中发生脱钩1例,钢板折断1例,肩袖损伤症状4例,肩峰磨损12例.结论 正确选择及使用CHP,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是治疗的关键,以及在骨折愈合后及时取出CHP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钛网及颗粒骨植骨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自2003-01/2008-07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院骨关节二科对31例行髋臼翻修的患者采用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金属钛网固定重建髋臼骨缺损,男13例,女18例;年龄56~77岁,平均65岁;前次手术距翻修手术2.5~11.0年,平均8.3年。髋臼缺损按AAOS分类:Ⅱ型14例,Ⅲ型17例,翻修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分。31例患者均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射线评估。 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年。患者术后24 h即开始下肢被动功能锻练,3周下床不完全负重活动20例,11例于术后5周下床活动,3个月正常活动。术后半年Harris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45分,其中优20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4%。术后早期3个月内未见感染、假体周围骨折、脱位、神经血管及盆腔脏器损伤、栓塞等并发症;3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间断性渗液至术后3周;无髋臼假体需再次翻修病例。2例患者在X射线平片上出现透亮带,考虑存在移植骨被吸收可能。 结论:打压植骨联合金属钛网固定在处理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时,操作简单方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背景: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主要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的负重功能,尽早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那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和内固定哪种治疗方法更适合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昵?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4—01/2008—08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二科室完成。对象: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45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0例,内固定治疗组25例。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均采用侧卧位,取髋关节后外侧改良Gibson切口,采用第3代标准骨水泥技术,以便使骨质与骨水泥良好接触及假体牢固固定。内固定组采用仰卧位,外侧入路,常规行内固定。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住院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在术后1,3,6个月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具有术后恢复好、能早期负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钛网及颗粒骨植骨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骨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03-01/2008-07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氏院骨关节二科对31例行髋臼翻修的患者采用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金属钛网固定重建髋臼骨缺损,男13例,女18例;年龄56~77岁,平均65岁;前次手术距翻修手术2.5~11.0年,平均8.3年.髋臼缺损按AAOS分类;Ⅱ型14例,Ⅲ型17例,翻修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分.31例患者均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射线评估.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年.患者术后24h即开始下肢被动功能锻练,3周下床不完全负重活动20例,11例于术后5周下床活动,3个月正常活动.术后半年Hams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45分,其中优20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4%.术后早期3个月内未见感染、假体周围骨折、脱位、神经血管及盆腔脏器损伤、栓塞等并发症;3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间断性渗液至术后3周;无髋臼假体需再次翻修病例.2例患者在X射线平片上出现透亮带,考虑存在移植骨被吸收可能.结论:打压植骨联合金属钛网固定在处理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时,操作简单方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人工合成骨料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的细胞毒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骨科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聚己内酯(PCL)及其与聚乳酸(PLA)共聚物的细胞毒性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降解材料在不同降解时期对三种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四种降解材料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是暂时的,细胞活性和数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回升,细胞形态没有变异。结论:本材料及其降解产物的细胞毒性很低,细胞毒性随着材料的降解逐渐降低,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肩关节脱位是中老年人的常见损伤,多数患者经闭合复位和悬吊固定及后期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可以临床治愈和恢复肩关节功能.但少数患者由于合并肩袖撕裂,骨软骨损伤等原因后期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疼痛.  相似文献   
9.
人工合成骨科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的细胞毒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骨科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聚己内酯 (PCL)及其与聚乳酸 (PLA)共聚物的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 MTT比色法观察不同降解材料在不同降解时期对三种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四种降解材料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是暂时的 ,细胞活性和数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回升 ,细胞形态没有变异。结论 :本材料及其降解产物的细胞毒性很低 ,细胞毒性随着材料的降解逐渐降低 ,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方式不断变化,手术治疗效果不断提升,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1,2]。但术后感染和骨髓炎、关节僵硬、畸形愈合、不愈合等均是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常见并发症[3]。胫骨平台骨折在骨科收治患者中的构成比约为1%,其中老年患者最为常见。发生原因主要有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工伤等,可由间接或者直接暴力导致骨折外侧或内侧平台骨折,再加上老年人群的骨代谢状况普遍较差,同时反应灵敏性、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