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40~16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性组分miRNA可通过调控骨形成、骨吸收进程,影响血管生成,调节骨免疫等方式,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相关外泌体miRNA有关。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骨重建中的作用及中药通过调节外泌体miRNA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诊断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与常规乳腺X线摄影(DM)和超声进行对比,分析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型乳腺内无钙化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回顾性分析DBT、DM及超声表现为无钙化肿块的致密型乳腺的1 144例患者资料,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DBT、DM及超声对乳腺无钙化肿块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BI-RADS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BT、DM及超声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62%(991/1 144)、77.80%(890/1 144)、99.65%(1 140/1 144)和83.92%(960/1 144)、75.00%(858/1 144)、94.67%(1 083/1 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DBT、DM及超声对致密型乳腺肿块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9.39%(312/349)、79.93%(231/289)、92.70%(432/466),81.51%(648/795)、73.33%(627/855)、96.02%(651/678)和10.60%(37/349)、20.07%(58/289)、7.30%(34/466)。3种检查对乳腺良性肿块病变的BI-RADS分类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对乳腺恶性肿块的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超声与DM和DBT、DBT与DM对乳腺恶性肿块的BI-RADS分类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6 7)。结论 DBT对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的检出及诊断较DM具有更大优势;DBT和超声对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的检出及诊断价值相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3,ME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MEG3 与凋亡相关蛋白P 53、鼠双微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 月至2013年6 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55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切除标本(包括癌组织及对应的远端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中MEG3 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癌中P 53、MDM2 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MEG3 的相关性。结果:lncRNAMEG 3 在胃癌组织的相对表达水平(7.98± 0.19)低于所对应的正常组织(9.47± 0.18,P < 0.05);在胃癌组织(r =-0.627,P < 0.001)及远端正常组织(r =-0.807 ,P < 0.001)中,P 53与MDM2 的表达呈负相关;P 53与MEG3 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591,P < 0.05),MDM2 与MEG3 的表达呈负相关(r =-0.346,P < 0.05);MEG3 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MEG3 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MEG3 与P 53、MDM2 在胃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上有重要联系;检测MEG3 的表达水平对胃癌预后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右归丸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右归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0.1 mg·kg-1)、右归丸高、低剂量组(5.36、2.68 g·kg-1)。造模7 d后给药,连续12周,每日1次。给药结束后,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观察大鼠股骨组织结构变化,包括骨密度(BMD)、骨体积/总体积(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表面/骨体积(BS/BV)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番红-固绿染色观察成骨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包括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股骨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BMP-2和Sma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小梁变稀疏,BMD、BV/TV、Tb.N及Tb.Th下降(P<0.05,P<0.01),BS/BV(P<0.05)及Tb.Sp上升;血清中BGP、BALP、PINP和TRACP-5b含量显著升高(P<0.01);大鼠股骨中Runx2、BMP-2和Smad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高剂量组与右归丸低剂量组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微结构得到改善,BMD、BV/TV、Tb.N及Tb.Th均明显增加(P<0.05,P<0.01),BS/BV及Tb.Sp有上升趋势;骨代谢标志物含量下降(P<0.05,P<0.01),骨组织中Runx2、BMP-2和Smad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MP-2/Smad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