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P手术时间〈0.001,P术中出血量〈0.000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0.000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孟祥启 《中外医疗》2009,28(32):45-45
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e stenosis,LSS)与脊柱的退变和衰老有密切关系,发病后可以产生脊神经的机械性压迫,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则出现疼痛、肌无力、反射改变甚至瘫痪,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本病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往往病人有多系统并发症,手术风险大。  相似文献   
3.
番泻叶在腹部术后的应用宋玉华孟祥启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463400)主题词手术后并发症/中医药疗法番泻叶/治疗应用病人腹部术后由于禁食,活动受限,肠蠕动减弱极易出现腹胀、便秘,从而引起肠压升高,肠壁渗透性发生改变,致缺血缺氧引起粘连、坏死甚而吻合口破...  相似文献   
4.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 (P手术时间 < 0.001,P术中出血量< 0.000 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 < 0.000 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6月,采用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79例。根据AO分型,A1型5例,A2型26例,A3型3例。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79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9月。两组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住院时间=0.061,P术后并发症=0.67,P评分=0.813),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PFNA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P手术时间<0.001,P术中出血量<0.0001),但PFNA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0.0001)。 结论 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比较,PFNA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孟祥启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067-1069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后,取自体髂骨剪成碎沫状,经伤椎椎弓根植入伤椎椎体内。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胸腰椎X线片,测量伤椎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对测量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伤椎中央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得到明显恢复,未发生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随访期间无明显矫正度丢失。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是一种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鹏程  吴健  孟祥启  李南  苏腾 《重庆医学》2016,(36):5172-5174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 )置入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22例,女38例;年龄75~87岁,平均80.5岁。其中采用PFN A‐Ⅱ置入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各30例,均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统计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各种心脑血管意外,安全渡过围术期。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3年,平均1.5年。PFN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下床时间早于PF‐NA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9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置入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且固定稳定,更符合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性,同时远期髋关节功能期望评价较高,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双侧伤椎经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接诊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4~55岁,平均38.45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6~53岁,平均38.51岁。观察组行后路经伤椎固定联合伤椎植骨并行后外侧植骨,对照组后路经伤椎固定术与观察组相同,常规外侧植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84±13.12)min vs.(78.31±14.94)min,(218.12±34.30)m L vs.(221.92±35.69)m L,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在术后1周、3个月时Cobb角均比对照组低[(10.23±1.55)°vs.(14.38±2.17)°,(4.12±0.52)°vs.(7.43±1.30)°],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78.23±12.35)%vs.(64.84±10.54)%,(84.98±15.42)%vs.(72.42±13.09)%,P0.05];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DI指数在术后1周、3个月时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腰胸椎骨折患者中实施双侧伤椎经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  (P手术时间 < 0.001,P术中出血量< 0.000 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 < 0.000 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