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 ,在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方面 ,有较好的疗效 ,但在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我院自 1995年~ 1997年收治的老年人脑血管疾病 10 8例 ,在应用甘露醇治疗中 ,遇到 2 6例 (2 4 1% )引起肾损害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7例 ,女 9例。年龄 6 0~ 75岁 ,平均年龄 6 5 4岁。所有病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脑出血 19例 ,大面积脑便塞 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昏迷 ,生命体征稳定。既往史中高血压病 16例 ,糖尿病4例 ,冠心病 6例 ,全部患者住院前均无肾脏病病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提高本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对可疑病灶与病灶周围进行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肿瘤以胃窦部分布最多见56.8%,病理诊断以管状腺癌最多48.6%,癌灶周边组织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病变.结论:对于怀疑早期胃癌患者,特别是有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及早作胃镜检查,行活检以明确诊断.提高胃镜、X线诊断水平,以降低早期胃癌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程早期应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对患者细胞因子TNF-α、IL-6、IL-8、PAF水平的影响及对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上腹压痛消失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等临床表现及化验结果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32例,随机分为两组,16例为实验组,16例为对照组。实验组除常规治疗方法外,加用大承气汤方剂胃管内注入。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中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d、5d各时相点的含量,比较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下降程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上腹压痛消失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各种化验指标及病情转归。采用SPSS统计软件做数据处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细胞因子TNF-α、IL-6、IL-8、PAF的含量均升高,两组比较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3d后,TNF-α、IL-6、IL-8、PAF含量均有所下降,分别为(32.8±6.1)pg/mL、(26.8±6.7)pg/mL、(42.3±4.2)pg/mL、(4.30±0.93)pg/mL;实验组治疗5d后,各细胞因子含量较治疗3d后又进一步下降,数值分别为(18.6±7.8)pg/mL、(16.4±7.2)pg/mL、(25.6±3.9)pg/mL、(2.30±0.83)pg/mL。实验组治疗3d和治疗5d后,各细胞因子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上腹压痛消失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CRP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中药方剂大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可通过降低细胞因子含量,防止肠道功能衰竭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孙运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66-3068
目的:探讨病程早期大承气汤联合空肠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SAP 3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6例.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大承气汤方剂空肠营养管内注入,待肠道排气后行空肠营养;并与同期静脉外全营养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Ranson评分,APACHE-2,CT分级等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天实验组腹胀消失时间,上腹压痛消失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中药方剂大承气汤联合空肠营养治疗SAP能明显防止肠道功能衰竭,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内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内镜室于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在胃肠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36例,切除息肉53枚,总有效率100%。结果本组35例1次摘除息肉,仅1例为2次摘除。术中圈套摘除息肉后,残基创面少许渗血3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液后血止,其他33例无需处理均自行止血。所有病例无穿孔,随访1个月无不适发生。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成为胃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完善术前准备、妥善处理息肉蒂等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孙运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0,(1):130-130,132
胃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即应切除。内镜下切除息肉方法较多,有电凝电切、微波、激光等。而目前最常应用的方法系电凝、电切术。我院内镜室于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在胃肠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36例,共切除息肉53枚,总有效率100%,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运萍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216-121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8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6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2例,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2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均为SAP组最高,对照组最低,且在对照组与SAP组之间,MAP与S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与MAP组IL-6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IL-6对早期诊断、鉴别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