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 评价基因芯片技术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对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效果.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38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以传统罗氏药敏试验为金标准,对基因芯片技术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38例菌株中,用基因芯片法进行异烟肼耐药基因检测,与罗氏药敏的符合率为84.2%,对38例进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符合率为89.5%.结论 基因芯片检测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性与罗氏药敏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对临床及时准确进行抗结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PCR-荧光探针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一致性,探讨两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69例改良罗氏培养阳性的分枝杆菌核酸,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样本进行测序验证,以测序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正确率及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总一致率为89.9%,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一致率为87.5%,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一致率为90.6%.PCR-荧光探针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共有7例检测结果不一致,与测序结果比对后,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的正确率为94.2%,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的正确率为92.8%.结论 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的PCR-荧光探针法与作为传统金标准的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一致性良好、正确率高,可作为临床分枝杆菌感染诊断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哺乳动物Polo-like激酶(PlK1)的表述和活性变化及其与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以一细胞期小鼠受精卵为材料,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lKl蛋白含量;用液闪计数分析仪分别测定PlKl和MPF的cpm值来表示各自激酶活性。结果 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过程中PlKl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PlK1活性在M期达到最高峰,在M期退出时迅速下降。加入MPC抑制剂后MPF和PlK1活性均未在M期出现峰值。结论 PlK1的活性是随着细胞周期的进程而变化的;PlK1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可能参与了MPF的自我催化活化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DNA-微阵列芯片法和改良罗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一致性,探讨DNA-微阵列芯片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64例改良罗氏法阳性的分枝杆菌核酸,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样本进行测序验证,以测序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正确率及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结果两种方法检测总一致率为93.8%,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一致率为87.5%,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一致率为95.8%。DNA-微阵列芯片法和改良罗氏法共有4例检测结果不一致,与测序结果比对后,改良罗氏法区分结核和非结核的正确率为96.9%;DNA-微阵列芯片法正确率为93.8%,且能鉴定出7种常见分枝杆菌。结论 DNA-微阵列芯片法与作为传统金标准的改良罗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一致性好、正确率高。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并且能鉴定出常见分枝杆菌,DNA-微阵列芯片法可作为临床分枝杆菌感染诊断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ELISPOT和Quanti—FERON—TBGoldIn-Tube(QFT-GIT)试剂盒,探讨ELISPOT方法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POT和Quanti-FERON—TBGoldIn-Tube(QFT-GIT)对105份活动性结核患者(A组)和60份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B组)进行检测。结果ELISPOT与QFT—GIT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86.67%、91.84%及77.61%和83.81%、76.67%、86.27%及73.02%,且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于ESAT-6/CFP-10融合蛋白技术的ELISPOT检测方法能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并对结核感染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已经成为制约结核病控制的关键因素[1-2]。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spot assay,ELISPOT)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技术,是目前最敏感的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p70S6K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周期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p70S6K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周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的G1、S、G2以及M期中p70S6K在m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p70S6K的表达在各期无明显变化,在蛋白水平,磷酸化状态的p70S6K在S期升高,表明从S期p70S6K的活性升高。结论:p70S6K在小鼠卵子受精后磷酸化程度增加,因而有可能参与了小鼠受精卵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变化及与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活性变化相比较,初步探讨哺乳动物受精卵早期发育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方法 以小鼠受精卵为材料,通过离子交换方法,检测PDE和MPF的活性.结果 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PDE和MPF活性随细胞周期变化而波动,G2期PDE活性升高而MPF在M期活性升高.结论 PDE参与了小鼠受精卵的早期发育并且作用时间早于MP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