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子龙  孙泽刚  王涛  熊攀 《山东医药》2002,42(20):42-43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时加服倍他乐克 ,并与 32例未服用倍他乐克对照比较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 ,以探讨倍他乐克对 AMI患者 HRV的影响。临床资料 :6 6例 AMI患者均符合 1978年 WHO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于发病 2 4 h内入院 ;且除外心功能 Killip 级以上、4 8h内出现房颤、 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收缩压<90 mm Hg及 (或 )心率 <5 0次 / m in者。全部病例未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胆碱能药物的记录。 6 6例 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倍他乐克组 :男 19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5 5 .4±…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A组,41例,接受氨氯地平治疗);苯那普利组(B组,45例,接受苯那普利治疗);联合治疗组(C组,40例,接受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及血浆NO、ET测定,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水平对照。结果:较之对照组,三组高血压患者NO水平显著降低(P<0.01),E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三组治疗后血压、E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A组及B组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C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三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均<0.01);A组及B组血浆NO水平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C组NO升高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和血浆ET水平,同时升高血浆NO水平,而两药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张云  李银荣  孙泽刚  熊攀  刘芳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4):1201-120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单盲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6例,常规治疗组56例,另外随机选择4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采用血凝仪法测定Fib含量。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Fib水平明显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前Fib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Fib水平较前明显降低,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ib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Fib水平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可舒片对老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双心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老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12片/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匹配同等剂量的安慰剂。持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分别为:HAMA评分[(17.77±2.01)分与(10.32±2.83)分]、HAMD评分[(21.46±3.20)分与(11.36±4.21)分]、hs-CRP[(3.73±1.25)mg/L与(0.40±0.17)mg/L]、血清HCY[(18.09±1.80)μmol/L与(16.05±10.09)μmol/L],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AQ评分所有维度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其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和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可舒片治疗老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确切,同时可改善病人焦虑和抑郁障碍,发挥双心治疗效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持续时间≤3个月的AF、AFL患者32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7例)与胺碘酮组(15例)。伊布利特组首次剂量1mg伊布利特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推注,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胺碘酮组首次剂量150mg胺碘酮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推注,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50mg。结果伊布利特组的AF和AFL转复及总转复率分别为64.3%、66.7%和64.7%,胺碘酮组的AF和AFL转复及总转复率分别为41.7%、33.3%和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平均转复时间为(29.28±12.57)min,胺碘酮组平均转复时间为(70.59±16.83)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血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7.6%vs 26.7%,P0.05)。结论伊布利特转复AF、AFL具有起效快,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其疗效优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对射频导管消融术血栓前状态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60例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术前3d口服氯毗格雷150mg/d;对照组术前不用药。分别于术前、电生理检查(EPS)后、术后即刻、术后2d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栓烷(TXB:)和D-二聚体(DD),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显示,两组ET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其他时间点血浆GMP-140、TXB:和DD明显增加(P〈0.05,〈0.01),治疗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P〈0.05,〈0.01;左、右心导管操作对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提示氯吡格雷可减轻RFCA引起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CRP)、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的影响,探讨其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22例,2组均按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指标,心功能分级及运动耐量等,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在用阿托伐他汀及常规药物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血管阻力(PVR),右心房(RA),右心室(RV)内径下降明显;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排量(CO)显著升高;患者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下降,运动耐量显著提高;血氧饱和度(SO2)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比,PASP、PVR下降及NYHA心功能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浆CRP、内皮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素山水平明显下降,血浆一氧化氮、前列环素水平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肺血管阻力,并可提高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及运动耐量。阿托伐他汀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和Q波性心肌梗死(QMI)。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斑块破裂后内皮组织暴露于血液,持续性刺激、诱发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活化  相似文献   
9.
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膜部VSD患者,超声测量VSD直径3-10 mm,左室造影测量VSD直径3-11(7.6±1.9)mm,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和Terumo导丝,通过室间隔建立轨道,用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治疗。结果:23例封堵治疗成功,1例因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放弃治疗,2例术后有微量残余分流,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VSD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安全,远期疗效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10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联合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行急诊PCI,稳心颗粒组患者术后即刻予以稳心颗粒治疗,前列地尔组患者于PCI前30 min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稳心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用法用量分别同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比较4组患者术后3 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24、48、72 h 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3 d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P0.05)。4组患者术前QT间期离散度、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6、24、48、72 h QT间期离散度、QTCD低于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减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QT间期离散度及QT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