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同期 4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术前 1天、术中、术后 1~ 5d ,每天予以乌司他丁 2 0万U静脉输注 ;同期观察、对比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清Cr、BUN以及血清胆红素 (TBIL)、ALT、AST水平的变化。结果 :腹部手术创伤会对肝肾功能产生损害 ;治疗组术后 1~ 5d血清Cr、BUN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对照组术后血清Cr、BU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与治疗组同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 ,但治疗组各指标升高的幅度均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治疗组各指标恢复速度更快。结论 :乌司他丁对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使用硅胶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代谢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的抗肿瘤细胞活性,使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研究化合物与胆固醇转运蛋白1(niemann-pick c1-like 1,NPC1L1)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从落花生根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1)与5个已知化合物:白僵菌素(2)、恩镰孢菌素I(3)、恩镰孢菌素MK1688(4)、恩镰孢菌素H(5)及恩镰孢菌素B(6)。化合物14对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的IC50均小于10 μmol/L,化合物24则对HCT116细胞的IC50小于10 μmol/L,SPR研究表明化合物24在20 μmol/L浓度下,可与NPC1L1蛋白相互作用。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恩镰孢菌素类化合物,命名为恩镰孢菌素W。化合物15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24与NPC1L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可能是NPC1L1蛋白的潜在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为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 3-羟 - 3-甲基戊二酰辅酶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一种 ,能中度提高香豆素类抗凝剂的抗凝效果。辛伐他汀在水中不溶 ,因此 ,其口服制剂的溶出度对于本品的吸收十分关键。滴丸剂的特点在于 :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 ,能够增加药物的稳定性等 ,本实验将辛伐他汀制成滴丸剂 ,期望能够增加辛伐他汀的溶出度 ,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1 仪器与试药1 1仪器 ZRS - 8G型智能溶出试验仪 (天津大学无线电厂 ) ;Waters5 15型液相色谱仪 ;恒温恒湿试验箱 (BINDER公司 )。1 2试药辛伐他…  相似文献   
4.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当今,化疗是治疗癌症的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坏较重,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加强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副反应造成的危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α-GST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IA)对30例原位肝移植受体移植肝恢复再灌注72h内血清α-GST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AST、ALT、LDH)比较。结果本组中29例受体术后3d内未发生特殊并发症,其移植肝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α-GST水平会较ALT、AST、LDH等指标提前升高至高峰,并且升高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在再灌注损伤恢复时可很快降至正常,提示损害终止。1例受者术后确诊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其血清α-GST水平及常规肝功能指标均显示下降后再度上升趋势,而α-GST于再灌注后第8h即出现再次升高,较其余三种指标提前16h以上。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严密监测血清α-GST变化可准确判断移植肝功能状态,血清α-GST水平下降迟缓或降而复升都应警惕PNF等早期移植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梁斌  孙建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4):518-520
目的了解四川震区教师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方法使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四川地震灾区741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震区教师应对方式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幸福感在性别、学历以及灾后教学场所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各维度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r=-0.02~0.37,P<0.05或P<0.01);不成熟型和混合型的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各维度均呈现负相关;不成熟型、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对总体幸福感有预测效果。结论在应付方式和总体幸福感方面,震区男教师比女教师面临更多的问题;震区教师应对方式对其总体幸福感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IMPC 29例,中位随访42个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等生存预后指标;与320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病例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指标。为进一步探讨IMPC病理类型对于生存预后的影响,将58例IDC与29例IMPC进行2∶1配对对照研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生存预后指标。结果   29例IMPC中23例(79.3%)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有15例(51.7%),18例(62.1%)伴有脉管侵犯。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21例)。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LRFS)、无转移生存率(metastasis free survival,MFS)、OS分别为:74%、86%、90%。Cox回归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个数是IMPC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48)。与IDC组比较,IMPC组肿瘤体积大(3.70 cm vs.2.81 cm,P=0.007),淋巴结转移率高(79.3% vs.45.0%,P<0.001),淋巴结转移个数多(5.90 vs.2.16,P=0.003),淋巴结分级高分级比例较高(N2:24.1% vs.7.5%,N3:27.6% vs.6.9%,P<0.001),脉管侵犯率高(62.1% vs.20.0%,P<0.001),手术方式中标准根治术比例高(24.2% vs.3.1%,P<0.001),化疗方式中新辅助化疗比例高(31.0% vs.9.1%,P<0.001),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生存分析得出IMPC组的LRFS显著低于IDC组(P=0.001),但两组间的M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及0.106)。将58例IDC与29例IMPC进行配对对照研究,Log Rank检验生存分析得出两组间的LFRS、MFS与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6、0.965、0.920)。 结论   乳腺IMPC是一类预后较差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较高的淋巴脉管侵犯性而非这一病理类型,与肿瘤的生存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并评价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对2020年2月至5月经过RT-PCR及CT方法临床确诊的新冠患者标本,采用Crisper方法对50例正常标本及12例确诊标本进行检测,用本方法使12例确诊标本全部进行识别并检出,而用RT-PCR方法仅能检出10例,存在2例漏检的问题.结果 Crisper方法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91.3%;精密度为高值批内精密度CV为0.66%,低值批内精密度CV为1.50%,均小于5%,符合试剂批内精密度要求;线性范围的相关系数r=0.9980,符合|r|≥0.980要求;可报告阳性为Ct值<37;验证方法符合要求.结论 具有成本低、可多次重复检测、方法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最低检测极限达到10-2拷贝/μL、特异,可在短时间内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检测到是否含有目标核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测点丝/苏氨酸激酶(BUB1)基因在胃癌(STAD)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运用Oncomine、GEPIA、BioGPS和Kaplan-Meier Plotter等数据库分析BUB1基因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差异,并且分析BUB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癌症细胞系全科百科全书(CCLE)分析BUB1分别在胃癌组织T细胞和B细胞中的表达,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BUB1相关蛋白网络图及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并对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相关通路进行分析。采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BUB1在免疫浸润物中的表达及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为进一步验证Oncomine数据库基因芯片的结果,我们选择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胃癌患者30例,经外科手术获得胃腺癌组织30份,同时获取的癌旁正常组织30份作为对照组,通过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Oncomine数据库中BUB1基因表达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Oncomine、GEPIA、BioGPS分析显示:与正常胃组织相比,BUB1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BUB1基因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HR=0.52,95%CI=0.41~0.67,P<0.05)、总生存期(HR=0.67,95%CI=0.55~0.82,P<0.05)均有所延长。通过string数据收集到与BUB1相关 蛋白主要富集于13类细胞学组分、4类分子功能和12类生物学过程,并参与了4条信号通路。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在免疫微环境中高表达BUB1 mRNA的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胃癌患者5年生存预后较好。实时定量PCR结果提示胃癌组织样本 BUB1的表达水平(4.345±0.421)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1.583±0.122)(t=34.63,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胃癌组织BUB1染色成阳性。结论 胃癌组织中BUB1基因呈现高表达,BUB1可能具有减少肿瘤免疫抑制作用可协助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非接触监测研究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心、肺、脑非接触监测手段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分析电容心电图、磁感应、雷达3种非接触式心、肺监测以及非接触式脑部监测相关技术.电容心电图监测心、肺活动利用电极间电容变化效应;磁感应监测心、肺活动利用麦克斯韦原理;雷达监测心、肺活动利用多普勒效应;非接触式脑部监测采用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在分析各监测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相应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这些监测手段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新型非接触心、肺、脑监测设备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