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2.
我院 1 989~ 1 998年间共收治了外伤性脾损伤 1 0 8例 ,其中非手术治疗 2 6例 ,疗效较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 8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70岁 ,其中 <35岁 2 0例 (占 77% )。 2 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 ,合并肋骨骨折 8例 ,颅脑损坏 3例 ,肾挫伤 1例 ,肝损伤 3例 ,骨盆、脊柱及四肢骨折共 5例 ,肺挫伤 1例。伤后就诊时间 1 5min至一个月 ,其中 <72h2 1例 (占 81 % )。 2 6例均有左上腹部疼痛 ,有不同程度的腹胀 1 8例 ,呕吐 3例 ,腹膜刺激征 8例 ,合并昏迷 2例 ,休克 3例。入院时腹穿 2 6例 ,仅 7例抽出少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单、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侧组28例和双侧组25例,单侧组经一侧椎弓根行PVP,双侧组经两侧椎弓根行PV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善率、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VAS改善率、椎骨高度恢复及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单、双侧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单侧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患者痛苦小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单、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侧组28例和双侧组25例,单侧组经一侧椎弓根行PVP,双侧组经两侧椎弓根行PV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善率、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VAS改善率、椎骨高度恢复及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单、双侧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单侧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患者痛苦小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金属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术与椎间植骨融合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在椎间盘摘除后,15例19个椎间隙采用Cage植入(A组);13例17个椎间隙采用单纯椎间植骨融合术(B组)。随访比较术后1周、6个月、24个月各患者X线片及C T片,测量施术节段椎间高度变化,评估两种方法的椎间稳定性。结果 术后6个月A组在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强于B组;术后24个月A组较B组椎间隙高度低;B组2年后融合率(88.24%)大于A组(84.2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术后6个月之内Cage植入术对腰椎稳定性效果优于单纯椎间植骨融合术;但其的远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老年骨折患者具有基础病多、卧床时间长、抗生素应用广泛及高龄身心等特点,骨折愈合较慢,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1]。因此在治疗上除加强对骨折本身的复位固定等处理外,大量的护理工作恰当,也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我科2008年1~12月份对76例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浅谈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则采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多枚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时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2000年7月~2003年10月共收治38例因多枚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时产生的并发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除因骨折因素外,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操作不当和螺纹钉对骨质的破坏是造成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结论 多枚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手术过程中需注意手术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