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蚓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经超声确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蚓激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内径及斑块数量、体积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NIHSS评分、斑块数量、宽径及体积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蚓激酶降纤能延缓、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症(CTS)患者神经传导检测特征。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47例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检测。结果47例cTs患者中女性占76.6%,其中共有82侧腕管神经出现病变,双侧病变占74.5%。82侧腕正中神经指3-腕感觉潜伏期、SCV、感觉诱发波幅及DML与正常参考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传导检测对CTS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院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活诺林注射液)静脉给药治疗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前循环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明确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方法 对69例前循环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大小、数目、回声、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血管内径,并测量首次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纤维蛋白原测定及D-二聚体。 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占52.29%)。IMT≥0.9&#8197;mm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IMT<0.9&#8197;mm组(P<0.05)。中、高浓度纤维蛋白原组(≥3.0&#8197;g/L)易损斑块数量明显增多,且较低浓度组IMT明显增厚(P<0.01),两组D-二聚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平均IMT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r=4.92、5.26、6.68,P均<0.05) 结论 作为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前循环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脑栓塞与甲状腺毒性心房颤动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0.1 mU/L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毒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亦显著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脑静脉血栓形成、烟雾病和巨细胞动脉炎;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则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密切关系.但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这种联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艾司唑仑,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非快速动眼时相时间,快速动眼时相时间,睡眠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数据均出现了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900,-16.615,3.795,3.751,-6.107,-9.081,-2.707,3.910,3.17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14,P0.05)。结论:使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急性脑卒中后的睡眠障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