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miR-21调控STAT3信号通路来对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产生影响.方法 RT-PCR测定人肾母细胞瘤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miR-21的表达.将人肾母细胞瘤细胞分为空白组、si-miR-21组(转染si-miR-21)和simiR-21 NC组(转染si-microRNA-21 NC),Western blot检测STAT3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MTS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人肾母细胞瘤组织的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转染后,3组p-STAT3、Bcl-2、Bcl-xl相对表达量、A490吸光度值以及细胞迁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空白组比较,si-miR-21组升高(P<0.05),si-miR-21 NC组下降(P<0.05).三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空白组比较,si-miR-21组下降(P<0.05),si-miR-21 NC组升高(P<0.05).转染细胞miR-21与p-STAT3、Bcl-2及Bcl-xl呈正相关(r=0.824、0.778、0.837,P<0.001).结论 过表达miR-21促进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TAT3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如治疗及时,约90%[1]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约10%需行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治疗这部分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行肠切除、肠吻合术.自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本院行小儿肠套叠手术复位,术中应用肠套叠手术复位,回肠末端部分切除,回肠、回肠端端吻合,回肠悬吊造瘘减压40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现代医学中仍是极其严重的创伤,按机制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继发性损伤则是一个可逆的且可控制的过程。在继发性损伤的早期,存在一个重要的炎症反应过程,它能够触发其后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受损脊髓的细胞和分子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闭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提高疗效的关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儿中手术治疗29例,26例(89.7%,26/29)治愈存活,死亡3例放弃治疗3例.并发症:重症肺炎1例,切口感染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梗阻2例.死于重症肺炎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远期疗效满意.结论 先天性肠闭锁的术后疗效与早期准确诊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高质量的围手术期监护以及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董琦  王玉芸  孙为增  张京 《海南医学》2016,(16):2704-2705
目的:探讨经脐倒“Ω”切口完成婴幼儿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自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的9例患儿采用经脐倒“Ω”切口拖出病变结肠肠管,于直视下处理直肠上段至回盲部各段结肠系膜,将结肠经直肠肌鞘内拖出,升结肠断端与直肠黏膜进行吻合。结果所有9例患儿均成功完成一期手术,手术时间140~220 min,结肠切除长度40~60 cm。所有病例于术后第3~4天恢复进食,第9~10天后出院,脐部疤痕隐蔽。结论经脐倒“Ω”切口完成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次全切除术,具有减少创伤、疤痕隐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单侧异位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例先天性单侧异位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开口异位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为女性,术前均经彩超检查确诊和定位,均予患侧发育不良肾及输尿管切除手术,术后滴尿症状均消失。结论先天性异位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临床较少见,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治疗上应行发育不良肾及输尿管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探究其与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选用2月龄SD大鼠80只.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采用Allen法建立大鼠急性SCI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脊髓神经元胞浆IL-1β及胱氨酸酶(caspase-3)变化,用比色法检测其脊髓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两组大鼠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结果 治疗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IL-1β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IL-1β和caspase-3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明显提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电针治疗后,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IL-1β及caspase-3表达减少,减轻了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