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PCI术联合药物抗凝抗栓等治疗对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危险分层,选取中高危患者331例,其中药物保守治疗组(药物组)140例,PCI术联合药物联合治疗组(联合组)191例,冠脉介入时间最早为发病后8h,最晚为发病后22d。分析比较两组30d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至4月~12月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191例PCI术中,181例成功,治疗成功率94.8%,联合组在30d内及住院期间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分别为4.7%,2.1%和0.5%,在随访4月~12月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再住院率分别为12.6%,4.7%,1.0%,18.3%。结论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择冠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30d内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并可降低一半左右的4月~12月上述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1例植入或更换起搏器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袋血肿8例,电极脱位7例,切口和(或)囊袋感染3例,感知不良3例。结论应加强对植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辅助应用依诺肝素替代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6例AMI患者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45例)和静脉普通肝素组(41例),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临床再通率、血管开通率、急性期并发症、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依诺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临床再通率、血管开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诺肝素组出血并发症低于静脉普通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并依诺肝素用于AMI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半量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治疗75 岁以上高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大同市三医院心血管内科2010 年5 月-2013 年5 月收治的121 例老年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有溶栓意愿分为溶栓治疗组(75 例)和非溶栓治疗组(46 例).观察溶栓治疗组溶栓后临床血管再通情况;择期PCI 术中两组血管灌注情况;观察住院30 d 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颅内出血等.结果 溶栓治疗组临床冠脉再通率88.0%,择期PCI 术中冠脉造影显示溶栓治疗组冠脉血流TIMI2 级-3 级83.3%,明显高于未溶栓组16.0%(P = 0.000).住院30 d 内终末事件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死亡率分别10.7%和28.3%(P = 0.013),心源性休克分别为5.3% 和19.6%(P = 0.014),恶性心律失常分别为9.3% 和23.9%(P = 0.029),颅内出血分别为4.0%和0(P = 0.170).结论 半量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溶栓治疗75 岁以上高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显著增加血管再灌注,轻微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不具备直接PCI的患者仍然是有价值且相对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辅助应用依诺肝素替代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6例AMI患者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45例)和静脉普通肝素组(41例),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临床再通率、血管开通率、急性期并发症、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依诺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临床再通率、血管开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诺肝素组出血并发症低于静脉普通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并依诺肝素用于AMI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冠脉损害发生率。方法将76例KD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典型KD组和不典型KD组,按冠脉损害与否分为CAL组和nCAL组,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心脏彩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典型KD组与不典型KD组性别形成无差异(P〉0.05),2组〈1岁的患儿年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典型KD组并发CAL的明显高于典型KD组(P〈0.05),CAL的KD患儿相对于nCAL的KD患儿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岁是KD的危险因素,不典型KD并发CAL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CI术联合药物抗凝抗栓等治疗对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危险分层,选取中高危患者331例,其中药物保守治疗组(药物组)140例,PCI术联合药物联合治疗组(联合组)191例,冠脉介入时间最早为发病后8h,最晚为发病后22d。分析比较两组30d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至4月~12月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191例PCI术中,181例成功,治疗成功率94.8%,联合组在30d内及住院期间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分别为4.7%,2.1%和0.5%,在随访4月~12月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再住院率分别为12.6%,4.7%,1.0%,18.3%。结论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择冠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30d内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并可降低一半左右的4月~12月上述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