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浙江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TLR4)基因(Asp299Gly和Thr3991le)多态性与创伤后脓毒血症的关系。方法在50例创伤后脓毒血症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中,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ASPCR—RLFP)检测TLR4Asp299Gly和Thr3991le基因多态性,分析TLR4基因多态性与创伤后脓毒血症的相关性。结果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TLR4Asp299Gly和Thr3991le基因突变。结论浙江汉族人群TLR4Asp299Gly和Thr3991le基因多态性与创伤后脓毒血症易感性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床边胃镜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术对重型颅脑损伤伴胃瘫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胃瘫患者71例,先将鼻空肠营养管经鼻插入胃腔内,再置入胃镜,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的鼻肠营养管,将其送至Treitz韧带以下,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结果 71 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胃瘫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00%.其中1 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无穿孔及误入气管患者.2例术中出现全身强直、心率增快,1例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经处理均于术后2 h内好转.置管成功后无胃肠内容物反流;无一例出现营养管滑脱.结论 床边胃镜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建立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操作技术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浆PCT含量,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对51例ISS≥16分的发生细菌感染的多发伤患者(感染组)伤后?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46例伤后早期未并发感染的多发伤患者(未感染组)分别进行血浆PCT和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对照组PCT和CRP值分别为(0.80±0.19)ng/mL和(1.10±0.31)mg/L;感染组PCT和CRP值分别为(35.25±14.61)ng/mL和(46.86±18.59)m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未感染组PCT值为(1.35±0.33)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感染组CRP值为(41.29±16.30)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PCT与CRP联合测定可为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严重创伤患者102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第1d予半量的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PN和EN序贯营养支持的积极治疗策略,即早期(第1d)以PN给予50%能量需求量,继之以EN(第2d始),逐步增加肠内营养量,最终(第8d)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从而避免了EN的一些严重并发症,使EEN得以顺利实施的方法,实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患者MODS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CRP、TNF-α、IL-1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MODS发生率为13.7%,显著低于对照组(31.4%,P〈0.05)。营养支持第14d、21d,治疗组血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CRP、TNF-α和IL-1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增加肠内营养总量,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机体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休克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种微循环障碍状态,致组织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害,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理生理过程,病死率极高。2006年~2008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ICU收住的6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复苏治疗过程中,出现了18例的呼吸困难表现,经治疗其中9例救治成功,7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现将其中病情演变过程及诊治经过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3岁,因交通伤致意识不清,呼吸困难4h入院。既往体健,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无殊。体温不升,脉搏103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54/58mmHg(1mmHg=0.133kPa).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呈浅昏迷,两上肺呼吸音略粗,对称,左下肺呼吸音低,颈、胸、腹部皮下气肿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外周血清致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将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脓毒症对照组(C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K组)、乌司他丁抗炎组(U组)、乌司他丁联合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L组).每组各15只;所有大鼠均于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悬液以建立脓毒症模型.同时采用ELISA法观察各组外周血IL-1 β、IL-6水平,并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改变.结果 C组可见大量光滑的创伤弧菌菌落生长,K组和L组则均未见细菌生长.L组血IL-1 B和IL-6含量均较其他3组显著降低(均P<0.01);K组和U组血IL-6含量均较C组明显下降(均P<0.01).而3组IL-1 β含量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组大鼠多数肺泡结构无明显改变,病理损害程度明显轻于C组.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我科从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了3例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反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危重症患者,其中1例出现可逆性三系减少及疼痛性周围神经病变,2例出现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脂肪乳治疗后,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其中研究组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0.2g/(kg·d)1,共10d;检测入ICU前和治疗后第1、3、7天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观察记录动脉血气结果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①研究组治疗前及后第1天IL-6、IL-8、TNF—α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余时间点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②经机械通气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水平较前均有改善,研究组改善尤为明显,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参与了AECOPD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IL-6、IL-8、TNF-α水平,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创性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清B型尿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方法AMI合并急性左心衰Killips分级Ⅲ-Ⅳ级患者46例,随机分BiPAP治疗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吸氧、卧床、抗血小板、硝酸酯类、利尿剂、抗凝、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治疗。BiPAP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BiPAP通气治疗。记录入院即刻和24h生命体征,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入院即刻、24h、48h和72h血清BNP和cTnI水平;采用床旁超声心动图测定入院即刻和72hLVEF的变化。结果BiPAP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4h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BiPAP治疗组患者收缩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频率下降,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明显提高。BiPAP治疗组血清BNP和cTnI水平显著降低(P〈0.05),72h后降低更明显(P〈0.01);BiPAP治疗组LVEF于72h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使用BiPAP通气治疗安全有效,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