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 189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率结果进行分析.细菌分离鉴定采用英国SENSITIRE(先德)荧光快速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ribry-Bauer(KB)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结果 189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483株.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23株,66.87%,323/483),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59株,12.22%,59/483)为主,真菌90株(18.63%,90/483).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率在70%以上的抗生素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率为100%. 结论 VAP患者年龄大,多有基础病,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要致病菌;混合病原菌感染较多,且存在多重耐药,应动态监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介素-6(IL-6)和内皮素-1 (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和COPD无PH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66例COPD合并PH患者和64例COPD无PH患者,检测IL-6和ET-1水平,心脏多普勒检测肺动脉收缩压力(PASP),PASP≥36 mmHg为PH,检查肺功能、动脉血气、6 min步行距离.结果:COPD合并PH患者IL-6和ET-1水平高于COPD无PH患者,分别是中位数3.6 pg/L(四分位间距2.3 ~ 4.9 pg/L)与中位数2.3 pg/L(四分位间距1.2 ~ 3.7 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6,P<0.01);中位数4.7 pg/L(四分位间距,1.8 ~ 7.9 pg/L)与中位数1.5 pg/L(四分位间距,0.9~3.7 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5,P<0.01).所有患者IL-6和ET-1水平呈正相关(r=0.782,P=0.001);肺动脉压力水平与IL-6(r=0.381,P=0.001)和ET-1(r=0.529,P=0.001)水平有关;6 min步行距离分别和氧分压负相关(r=-0.728,P=0.032),和ET-1正相关(r=0.625,P=0.001),和IL-6正相关(r=0.461,P=0.001).结论:IL-6和ET-1可能与COPD并PH形成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在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叶酸和维生素B12是HCY代谢过程中主要的辅因子.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表明高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促进肺栓塞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叶酸和维生素B12可以降低血浆半胱氨酸的浓度.我们通过叶酸和维生素B12干预,观察二者对高半胱氨酸相关性肺栓塞模型栓塞程度及范围的影响[2-4].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6岁,2006年11月出现声音嘶哑,咳嗽,偶有白色泡沫痰.曾于外院行纤维喉镜检查,取新生物活检病理结果显示"慢性炎性增生".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声音嘶哑逐渐加重.2007年4月5日于外院行纤维喉镜检查示左声带中后段隆起,遮蔽左声带.喉部增强CT示:双侧室带、会披皱襞软组织增厚,左声带稍厚,食道入口向后壁稍隆起,X线胸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送检念珠菌阳性109例患者,分析念珠菌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 109例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为56.88%(62,109),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4.68%(16/109)、克柔念珠菌11.01%(12/109)、光滑念珠菌11.01%(12/109).死亡率13.76%.结论 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是继发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选择合适的抗念珠菌药物,提高免疫力及支持治疗,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1242株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近4年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各类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1 242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 1 24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普遍增高.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应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ET)患者的发病特点,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确诊的45例P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ET病人近年明显增加,60岁以上PET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ET的最主要原因,慢性心肺疾患、外科手术、创伤及骨折和恶性肿瘤也是PET的主要危险因素。45例PTE患者中,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者占84.4%,D-二聚体≥500μg/L占97.8%,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23.2%,肺灌注扫描诊断PET阳性率84.2%,CT肺血管造影(CTPA)阳性率96%。结论临床表现多样,常因症状无特异性,需关注其临床特征并结合血气分析、D-二聚体、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作为方便快捷的筛选指标,CTPA、肺灌注通气(Q/V)扫描显像等无创性检查对诊断PET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显性因素所致COPD急性加重(AECOPD)发生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并研究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因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208例,年龄50~ 82岁,平均(62±12)岁.入院24 h内进行CT肺动脉造影及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合并肺栓组69例和无肺栓塞组139例.均检测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和内皮素-1.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者占33%( 69/208);合并肺栓塞组和无肺栓塞组卧床≥7d者分别占21.7%( 15/208)和13.7%( 19/208),双下肢不等粗≥1 cm者分别占34.8% (24/208)和15.1% (21/208),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分别占37.7% (26/208)和12.2%( 17/208),晕厥者分别占11.6% (8/208)和0.06%( 9/208),心电图表现为SⅠQⅡTⅢ综合征者分别占11.6%( 8/208)和0.04% (5/208),PaCO2下降≥5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分别占27.5% (19/208)和9.3% (13/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32~6.79,均P<0.05).合并肺栓塞组D-二聚体水平[(760±152) μg/L]高于无肺栓塞组[(253±56) μg/L],内皮素-1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5.4 ng/L( 1.6~6.9 ng/L)]高于与无肺栓塞组[1.8 ng/L(1.3~4.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 2.946和-2.532,均P<0.01).卧床≥7d、双下肢不等粗≥1 cm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COPD合行肺栓塞的危险因素(OR值为2.31~3.24,均P<0.05).结论 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易合并肺栓塞.卧床时间长、双下肢不等粗和深静脉血栓是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COP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COPD患者院外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其疗效,探讨对COPD患者康复治疗的教育监督机制.方法 选取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6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调查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实验组出院后给予每周两次的电话随访,以督促指导患者的体能锻炼、生活方式、规律用药等,并给予随时的健康教育,入院时及预定实验时间后(出院12w)分别利用St George呼吸疾病询问表(SGRQ)观察COP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BODE[体重指数(BMI)、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分、6min步行距离]指标的测量.结果 实验后实验组疾病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者均高于实验前(均P<0.01).实验后实验组SGRQ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者均明显低于实验前(P均<0.01).与实验前BMI比较,实验后实验组轻度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实验前FEV1%比较,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均无明显提高(P均>0.05);实验后实验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均低于实验前(均P<0.01);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实验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系统教育加康复锻炼、基本药物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能明显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无法解释原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发生肺栓塞(PE)的临床特征,并研究无法解释原因的AECOPD合并PE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无法解释原因的AECOPD患者208例(年龄50~82岁,平均62岁),入院24 h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及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CTPA结果分为合并PE组和无PE组。均检测动脉血气、D-二聚体(D-dimer)、内皮素-1(ET-1)。结果 208例无法解释原因的AE-COPD患者中,69例(33.2%)合并PE,139例(66.8%)患者无合并PE。合并PE组与无PE组的临床因素相比较:卧床≥7 d分别为15例(21.7%)和19例(13.7%);双下肢不等粗≥1 cm分别为24例(34.8%)和21例(15.1%);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为26例(37.7%)和17例(12.2%);晕厥分别为8例(11.6%)和9例(6.5%);心电图表现SⅠQⅢTⅢ综合征分别为8例(11.6%)和5例(3.6%);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5 mm Hg分别为19例(27.5%)和13例(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6.79,P<0.05)。合并PE组D-dimer和内皮素-1水平高于非PE组,D-dimer分别是(760±152)μg/L与(253±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皮素-1水平分别是中位数5.4 pg/L(四分位数间距,1.6~6.9 pg/L)与中位数1.8 pg/L(四分位数间距,1.3~4.8 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2,P<0.01)。D-dimer和ET-1水平正相关(r=0.452,P=0.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ET-1负相关(r=-0.659,P=0.031)。结论不能解释原因的AECOPD患者有33.2%合并PE。卧床≥7 d、双下肢不等粗≥1 cm、深静脉血栓形成、晕厥、心电图表现SⅠQⅢTⅢ征、PaCO2下降≥5mm Hg、D-dimer≥500μg/L以及ET-1水平增高是合并PE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