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急诊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探讨动脉闭塞(包括动脉栓塞和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疾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①导管内灌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或留置导管持续溶栓治疗;②机械导管碎栓负压抽吸伴药物溶栓治疗;③对局限狭窄采取经皮球囊扩张(PTA)和支架成形术。其中锁骨下动脉1例,骼动脉6例,股动脉5例,胭动脉2例,胫前、胫后及腓动脉和足部动脉2例。结果咒~(球囊扩张成形)或支架置入术后狭窄段的血管腔复通率100%,溶栓术后,血栓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患肢远端血运明显改善或恢复,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DSA或B超随访,动脉均保持通畅。其中1例介入术后1周,因高血压病脑干出血死亡;3例脉管炎血栓坏疽者;2例截肢。结论采用急诊机械性和药物性溶栓术,结合PTA和支架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可有效地解除动脉闭塞,降低截肢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聚乙烯醇(PVA)为栓塞剂, 采用经皮微导管介入方法建立可长期存活的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ME)致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对16只西藏小型猪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 于左前降支动脉第一对角支开口处远端缓慢注入不同浓度100 μm PVA, 于术后第3天、第60天行640层容积CT心肌灌注成像;动物处死后对心肌组织行TTC染色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9只动物造模成功并长期存活, 其PVA浓度为0.001 ml/ml, 注射总量10 ml;CT心肌灌注成像示左心室心尖前壁、侧壁及间隔壁灌注缺损, 主要位于心内膜下, 部分累及心外膜下心肌;心脏TTC染色和病理示微血管栓塞区域心肌梗死。结论 以PVA颗粒为栓子, 采用经皮微导管介入方法建立猪CME致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高、存活时间长, 为临床研究CME致心肌梗死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腮腺Warthin瘤动态CT增强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腮腺Warthin瘤动态增强CT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CT表现的特点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结果:20例中,男17例(85%),女3例(15%);>50岁18例(90%),<50岁2例(10%);单发16例(80%),多发4例(20%);病灶共28个,其中病灶位于腮腺浅叶下极20例(100%);22个病灶(59%)边界清楚,6个病灶(41%)欠清;类圆形20例(52%),椭圆形4例(24%),分叶形4例(24%);大小0.3~4.2cm;动脉早期强化,延迟扫描下降不明显。结论:根据腮腺Warthin瘤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前交叉韧带撕裂MR图像及40例完好的ACL,分析其直接及间接征象的特征。结果:在评价的直接征象中,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均具有相对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在评价的间接征象中,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后交叉韧带指数、半月板后移征、“对吻性”骨挫伤、胫骨前移位等6个征象具有相对高的特异性,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ACL损伤的直接征象为诊断主要依据,ACL损伤的间接征象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织间插植125I放射粒子对兔肝VX2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只).所有动物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法制作兔肝VX2肿瘤模型.于模型制作后14 d,治疗组在肿瘤近中心位置植入125I放射粒子,对照组不予处理.各组动物分别于动物模型制作后14 d、21 d、28 d进行MR扫描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检验肝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动物肿瘤生长有所延缓,动物模型制作后14 d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P>0.05),21 d、28 d体积缩小(P<0.05)且平均存活期延长(P<0.05).结论 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可抑制肝肿瘤生长、延长动物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大脑脚ADC值8周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患者病情变化反映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于急性期行常规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DTI扫描并行NIHSS和BI评分连续复查8周,每周一次,分析梗死病灶ADC与FA值及大脑脚ADC值变化.结果 梗死灶ADC值于发病开始即呈逐渐上升趋势,FA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病灶双侧大脑脚ADC值变化趋势同梗死灶.患者恢复情况越好,ADC值与FA值的变化趋势越缓和,反之则变化趋势越陡峭.结论 脑梗死偏瘫患者病灶处及远隔部位大脑脚ADC及FA值变化情况能提示患者预后,并提示存在华勒变性及脑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与病理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的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及CT导向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把42例经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进行TACE的间歇期,21例在cT导向下行PEI,并与同期21例单纯行TACE相比较。结果:单纯行TACE组,1a及2a.生存率分别为45%,12%;TACE联合PEI组,1a及2a生存率分别为70%、31%。AFP下降幅度单纯TACE组为54%,TACE联合PEI组为76%。结论:TACE联合PEI为原发性肝癌较好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肝癌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 angiography,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4例患有胸腹主动脉病变的病人进行了常规MRSE序列、2D-BOLUSTRAK及3DCEMRA检查,并对3DCEMRA扫描方法对胸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进行分析。造影剂注射速度和扫描时间依据靶血管的性质、部位、范围而定。结果:24例中14例主动脉瘤,6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髂血管闭塞症,2例肾动脉狭窄,全部病例3DCEMRA对血管病变的显示尤其对分支血管显示效果佳。结论:3DCEMRA在诊断胸腹主动脉病变方面是一项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合适的兔VX2肝癌动物模型,并与常规种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30只新西兰实验兔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三组实验动物在CT引导下,第1组采用瘤细胞悬液注射法,第2组采用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第3组(改进组)采用经皮瘤组织块注射法进行种植。种植后2周行CT扫描。结果三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30%、50%和90%,第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孤立肿瘤成功率为分别为10%、20%和80%,第1、3组间和第2、3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异位种植发生率分别为33%、20%和0。结论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直接种植法成功率高,特别具有孤立肿瘤的发生率高、异位种植发生率低、动物损伤小等优点,是一项非常适用的免肝癌模型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