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姜雪卿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89-89
目的探讨LCP(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锁定加压钢板)经肩部外侧小切口入路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Neer分型二部分、三部分及四部分共2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进行锁定加压钢板肩部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术后对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20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Neer评分:优8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均无腋神经损伤发生。结论经肩部外侧小切口入路应用锁定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二、三、四部分骨折手术简单、愈合时间短、血供破坏少、功能恢复好。术后可防止关节粘连,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在退行性膝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都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综合分析本研究50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者例数,并对术前术后的HSS评分作出比较。结果本研究疗效的优良率为94. 0%。50例患者中有4例在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以及膝关节痛3例。术前,本研究HSS总评分为(42. 1±12. 7)分,与术后的(87. 9±15. 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积极对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施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膝关节功能,促进术后病情恢复,提高预后效果,并且,此术式还具有疗效显著以及并发生少等特点,建议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姜雪卿 《中国医疗前沿》2013,(1):38+56-38,56
目的观察超关节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30例肱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患者,按照AO骨折分型标准分为C1、C2、C3三种类型,根据Glssebaum改良版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通过采用超关节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治疗来观察不同类型患者治疗结果的优良率。结果 C1型优良率100%;C2型优良率93.3%;C3型优良率87.5%。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坚强、功能优良,其适应广、操作简单等特点弥补了普通骨板固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5月在伊川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2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63例。甲组患者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结果:乙组患者Harris评分的优良率(84.13%)低于甲组(9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74±8.49)min多于甲组(55.25±7.4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54.14±23.74)m L多于甲组(121.34±10.58)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4.29%)高于甲组(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