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讨论经皮经肝穿刺放置引流管(简称PTCD)减压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简称AOSC)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96年3月~2001年4月行PTCD治疗AOSC病人15例,男10例,女5例,胆石症术后8例,胆管癌2例,胰腺癌3例,胆道畸形2例,其中4例放置了胆道内支架.结果 15例病人技术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穿刺置管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病情缓解后针对病因有8例行手术治疗痊愈,4例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植入了胆道内支架,1例于置管后3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置管引流病情稳定后因各种原因放弃继续治疗,保留引流管自动出院.结论 PTCD可有效降低胆管压力,缓解病情,降低AOSC的死亡率,为进一步的病因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围术期出现相邻椎体骨折的可能性及特点。方法对接受PVP治疗的174例sOVCFs患者,记录其年龄、骨折椎体部位、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有无囊腔样变、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分布特点、骨水泥椎间盘有无渗漏,并针对上述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观察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74例患者中,24例术后围术期间相邻椎体出现骨折,其中16例位于胸腰段(16/24,66.67%)。以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囊腔样变、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患者年龄、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剂量、骨水泥分布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VCFs患者PVP术后围术期相邻椎体可出现骨折,多位于胸腰段,易发生于年龄大、无骨折诱因、骨密度低、骨水泥用量大、骨水泥分布偏离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单发与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风险、间隔时间及诱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单发骨折及多发骨折两组,记录始发及再发椎体骨折的时间、数目及再发骨折的诱因。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再发骨折发生率差异,骨密度、骨折诱因差异,年龄及再发骨折时间的差异。结果 15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单发椎体压缩骨折102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54例。102例单发椎体骨折中,有16例患者再发生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85.0天,54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有20例患者再发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23.7天。再发骨折有明确诱因者单发骨折组2例,多发骨折组3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及间隔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多椎体骨折较单椎体骨折PVP术后易再发生骨折,且间隔时间短,再发骨折多无明确的诱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根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 ,阐明介入治疗的应用原理和内服外敷中药的作用 ,并讨论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选择进入患侧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 ,缓慢灌注 6 5 4 2、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等。术后继续静脉用尿激酶、6 5 4 2 ,连续 5天 ,并内服复方丹参片持续半年 ,外敷东方活血膏连续 3个月。一个月后重复治疗一次 ,半年后再重复一次。结果 :根据髋关节屈曲、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这 6种运动的度数和为 2 6 0°~ 32 0°的改变来判断髋关节的运动功能 ,190°~ 2 6 0°为Ⅰ度 ,16 0°~ 190°为Ⅱ度 ,130°~ 16 0°为Ⅲ度 ,130°以下为Ⅳ度。治疗后其功能明显改善 ,尤其是疼痛症状更为好转。 6~ 12个月后影像学检查发现死骨有所吸收 ,有新生肉芽组织形成。结论 :股骨头坏死进行介入治疗并内服外敷中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痛苦小、简便、安全 ,尤其对于早期病人更为适宜 ,可有效地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输卵管阻塞是造成女性不孕诸多因素中最常见的一种[1],我们采用宫腔镜、腹腔镜和介入导丝三者联合的方法治疗输卵管阻塞,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介入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慢性顽固性咳血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肺结核并发血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共21例,其中危及生命的急性大咯血9例,另12例为顽固性慢性咳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理想,不能控制病情,从而寻求介入治疗,全部病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DSA造影,首先明确出血部位,然后进行栓塞治疗。结果:21例病人一次栓塞成功19例,21例病人因肋间动脉供应脊髓和同侧胸廓内动脉供血,无法超选择到位而未能栓塞。21例中栓塞一条血管者17例,2条以上者4例,即时止血率90%,9例大咯血者立时止血率100%,所有病例均经1年以上的随访,4例在半年内又有少量出血,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于1年后又发生大咯血,再次进行了介入治疗。结论:介入治疗在肺结核急性大咯血和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顽固性出血患者治疗,疗效肯定,只要能完全栓塞供血动脉,可以立即见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肺结核并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共 2 1例 ,其中危及生命的急性大咯血 9例 ,另 12例为顽固性慢性咳血 ,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理想 ,不能控制病情 ,从而寻求介入治疗。全部病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DSA造影 ,首先明确出血部位 ,然后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2 1例病人一次栓塞成功 19例 ,2例病人因肋间动脉供应脊髓和同侧胸廓内动脉供血 ,无法超选择到位而未能栓塞。 2 1例中栓塞一条血管者 17例 ,2条以上者 4例 ,即时止血率 90 % ,9例大咯血者立时止血率 10 0 %。所有病例均经 1年以上的随访 ,4例在半年内又有少量出血 ,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 ,1例于 1年后又发生大咯血 ,再次进行了介入治疗。结论 介入治疗在肺结核急性大咯血和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顽固性出血患者治疗中 ,疗效肯定 ,只要能完全栓塞供血动脉 ,可以立即见效。  相似文献   
9.
头部旋转DS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转 DSA功能是大型 DSA设备的重要功能之一 ,在脑血管造影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我科在 2 0 0 1- 0 6~ 2 0 0 2 - 12以来为怀疑有脑血管病变 38例先进行常规 DSA检查后 ,对可疑病变血管显示不满意的 2 1例进行了旋转 DSA检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2 1例中 ,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16~ 72岁 ,平均 4 2 .5岁。颅内动脉瘤 9例 ,脑动静脉畸形 5例 ,脑动脉栓塞 2例 ,正常 5例。1.2 方法 采用 Toshiba DEP2 0 0 0 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 ,该系统具有旋转 DSA功能 ,并能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减影图像。对临…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6岁.双下肢麻木、无力、自主功能活动明显减弱7天.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颈部压痛明显,双膝腱反射亢进( ),双踝阵挛反射( ),巴氏征(-).胸椎MRI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