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11各床分析,为尖锐湿疣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15例门诊、住辽病历进行整理,综合分析。结果:年龄20~39岁发病率高,占71.34%;职业个体商、服务员、司机、工人为多,占80%;好发部位:男性冠状沟多,占41.33%,女性为大小阴唇,占47.5%;伴发疾病以淋病为多,占13.4%。该病潜伏期长,2周至8月。结论:除性行为直接接触传播外,间接传播、医源性感染已成为患者日益增多不可忽视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背景:肝细胞性肝癌(H CC)是全球常见的肝脏恶性疾病,因生长迅速预后不良。肝细胞生长因子(H G F)为肝细胞促分裂剂,可促进肝细胞增殖。本研究旨在研究血清H G F对未经治疗的H CC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55例不能手术治疗的H CC患者接受研究。H CC的诊断依据为肝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有肿块的证据,并伴有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将诊断时患者的血清H G F水平与2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仅接受姑息治疗,并随访直至死亡。应用对数秩检验,比较血清H GF水平≥1.0μg/L和<1.0μg/L的患者的生存曲线。数据以均值和标准差表示。结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PRSS1)的特异性突变是发生遗传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但40%患者的基因背景仍不清楚。有观点认为是氧化应激导致了胰腺损伤。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是防止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主要解毒酶。方法:本研究探讨了MGST1、GSTM3基因突变或GSTT1、GSTM1基因的共同缺失是否与遗传性胰腺炎具有相关性。分别对30例PRSS1突变阴性的患者及55名对照者的MGST1和GSTM3全部编码区进行分析,对75例PRSS1突变阴性的遗传性胰腺炎患者、135例PRSS1突变阳性的遗传性胰腺炎患者及183名对照者的GSTT1、GSTM1基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的:据报道一种名为脂联素的新型多肽可预防动物模型中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的发生,本文对此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择791例日本男性,排除重度饮酒者以及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HBV或HCV所致肝病者,对其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转氨酶活性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内稳态模型检测的包括体重指数、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胰岛素抗性的代谢性疾病的多种指标,在转氨酶活性升高组明显高于转氨酶活性正常组。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对数与血清AST、ALT、γGTP水平的对数呈负相关(r=-0.229,P<0.0001;r=-0.305,P<0.0001;r=-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肝脏转氨酶正常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率。将肝脏转氨酶正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与存在持续性肝脏转氨酶异常的对照组的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肝脏转氨酶正常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并接受肝脏活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率和纤维化、肝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将组织学结果与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且肝脏转氨酶异常的对照组进行对比。80例受试者中5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这其中26例存在纤维化,8例为静止期肝硬化。代谢综合征、女性、长期肥胖史和体重指数>45被认为是纤维…  相似文献   
6.
姜志茹  王汐  龚均 《当代医学》2010,16(10):1-2
目的观察酸对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凋亡及P38、JNK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入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分为酸作用组(pH40、50、60)及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测定P38、JN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酸作用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酸作用组可见P—P38蛋白表达,无p-JNK表达。正常对照组无P—P38、p-JNK蛋白表达。结论酸可诱导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凋亡,与P38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发生在降结肠的成人T细胞淋巴瘤(ATLL)。一位64岁老年男性因左下腹痛入住本院。内镜发现降结肠有溃疡样肿块,活检证实为T细胞淋巴瘤。放射学检查未发现远端器官转移或淋巴结肿大。予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及局部淋巴结清扫。切除范围包括溃疡和相连的突起部分。组织学显示中等大小的异常淋巴细胞广泛增殖。免疫组化显示这些淋巴细胞为UCHL-1/CD45RO阳性,CD79a阴性,提示肿瘤为降结肠的原发恶性T细胞淋巴瘤。Southern印迹显示为1型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1)的前病毒DNA的整合。1例发生在降结肠的原发性孤立性成人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LK B1(也称STK11)被认为是与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有关的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p13.3,可能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由于此基因种系突变的报道数量有限(<100),蛋白功能仍不清楚,应收集LKB1突变和表达的信息以理解此病的表型基因型相关性。本文报道了1例患有散发性PJS和早发型胃癌的患者。在肿瘤细胞中发现了一种LK B1基因的新型种系移码突变(757-758insT),以及LK B1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提示LKB1功能缺失可能导致了胃癌的发生。患有早发型胃癌的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一种LKB1基因新型种系突变@Takahashi M. @Saka…  相似文献   
9.
缺铁性贫血患者常需多次胃肠道的内镜和放射学检查。若结果阴性,则需要重复某些检查,偶尔会有阳性发现。这类患者接受二次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有明显缺铁性贫血且既往检查阴性的患者进行二次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选取20例缺铁性贫血(H b<100g/L)患者,均接受过至少1次标准胃肠道检查,包括胶囊内镜检查。所有患者接受二次胶囊内镜检查。两次胶囊内镜检查的间隔为2个月至1年不等。根据异常表现的性质及其与失血的相关性,检查结果分为阳性、可疑、临床无关或阴性。7例患者的二次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呈阳性或可疑,…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到胃内。多年来胆汁反流一直缺乏准确和理想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核素扫描和胆红素监测两种方法的应用较为肯定,但相关的对比研究国内外开展的不多。本研究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对比旨在探讨对胆汁反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