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ERCP+SpyGlass DS治疗困难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镜中心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共80例行ERCP、ERCP+SpyGlass DS治疗的困难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找到与ERCP+SpyGlass DS组病例匹配度最高的ERCP组病例,每组纳入40例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体温和症状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一次取石成功率、需要进行二次取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发热患者占5.0%(2/40)、持续性腹痛患者占7.5%(3/40)、右上腹出现新腹痛患者占10.0%(4/40)、呕血患者占0%(0/40)、黑便患者占7.5%(3/40);ERCP+SpyGlass DS组术后发热患者占2.5%(1/40)、持续性腹痛患者占0%(0/40)、右上腹出现新腹痛患者占0%(0/40)、呕血患者占0%(0/40)、黑便患者占5.0%(2/40);两...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复发型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细菌建立豚鼠胆石症模型,为研究胆道微生物在胆总管结石复发及胆石症形成的作用机制方面提供贴合临床的动物模型支撑。方法:普通级Dunkin Hartley豚鼠35只,雌雄不限,第一阶段实验20只,第二阶段实验15只。两阶段造模方法均采用胆道插管、注射复发型胆总管结石患者胆道菌液的方式。第一阶段实验造模后第9周时,观察动物模型术后存活率、动物模型胆汁性状及胆道系统内结石形成情况;留取动物胆汁样本做细菌培养。第二阶段实验从造模结束第2天起,每日取材2只动物模型观察其胆汁性状及胆道系统内结石形成情况。观察胆结石动物的肝脏、胆囊及胆总管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综合评估本实验方法建立胆石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结果:与既往使用胆道插管注射大肠杆菌并结合不完全梗阻的造模方式相比,本实验使用的造模方法,更贴合临床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复发及胆石症形成时的胆道微生物状态,且造模周期短,模型成功率高,操作难度相对较小,动物死亡率低。结论:本实验使用的造模方式可以成功建立豚鼠胆石症模型,能够为研究胆道微生物在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及胆石症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3.
雾霾是一种恶劣的气象灾害,不仅对气候、环境、经济等多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雾霾对人体健康也有明显损害。我们认为雾霾是一种特殊的外感邪气,其性质主要为燥邪夹杂浊毒,临床可分为霾扰清窍证、霾犯咽喉证、雾霾袭肺证,治疗应以宣肺利窍、清利头目、清肺润肺为法,并自拟疏风清霾饮代茶饮治疗雾霾所致诸证,既可宣肺利窍以驱散燥邪之气,又可清利头目以化解秽浊之气,还可清肺润肺以疗复热毒之伤,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5.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等多种危险因素聚集的一组复杂临床症候群[1],也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其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健康[2-4]。2019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代谢综合征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3.6%。而随着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成倍增加[5-6]。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6—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及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经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的且符合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338例(774枚),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5岁)35例,中年组(45~<60岁)109例,老年组(≥60岁)194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腺瘤分布部位、数目、大小、病理类型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例1.24:1,平均年龄(59.50±10.74)岁。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组成的左半结肠是息肉的高发部位,横结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脾曲最少。三组分布部位差异无显著性(χ2=15.057,P=0.518)。直径<0.5cm的腺瘤占55.04%,0.5~1.0cm占38.24%,>1.0~2.0cm占5.81%,>2.0cm占0.90%,不同年龄组腺瘤的大小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0.640,P=0.008)。山田Ⅰ型息肉出现286次(84.62%),山田Ⅱ型出现272次(80.47%),山田Ⅲ型出现45次(13.31%),山田Ⅳ型出现24次(7.10%),不同年龄组息肉形态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5.480,P=0.014)。管状腺瘤301例(89.05%),绒毛状腺瘤15例(4.44%),管状绒毛状腺瘤22例(6.51%),无蒂锯齿状腺瘤2例(0.59%),不同年龄组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17.171,P=0.115)。临床表现:无症状(30.47%)、腹痛(21.30%)、腹胀(16.57%)、腹泻(11.24%)、便秘(10.65%)、排便习惯改变(5.03%)、便血(4.73%),不同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χ2=8.091,P=0.764)。结论结直肠腺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不论性别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均有升高。好发部位是左半结肠,最常见的是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直径<0.5cm,形态为山田Ⅰ型和山田Ⅱ型,管状腺瘤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治疗寒热错杂、湿热瘀阻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针药组给予温灸针刺+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中药组给予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证候疗效、改良Mayo评分及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IBDQ量表)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最终共纳入合格病例52例,针药组22例,中药组30例,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证候疗效、改良Mayo评分、IBDQ量表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针药组患者畏寒、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能够明显改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针药联用较单用中药治疗在患者全身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曲彤烁  张立平  王林恒  王磊  姚玉璞 《西部医学》2023,35(11):1620-1624
目的 探讨便秘型与腹泻型结直肠息肉之间的临床特点及上皮内瘤变,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电子肠镜检查并发现结直肠息肉的8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软件分析便秘型(n=412)与腹泻型(n=440)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上皮内瘤变的合并情况。结果 便秘型结直肠息肉患者以女性居多,腹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以男性居多,且年龄多在50~69岁之间;便秘型患者易合并结肠黑变病和憩室,腹泻型患者易合并末端回肠炎和内痔;两类型患者息肉分布部位主要集中在左半结肠,以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为主;病变部位位于乙状结肠、直肠、升结肠且直径≥1.0 cm的管状腺瘤和绒毛管状腺瘤更易合并上皮内瘤变。结论 便秘型与腹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存在统计学差异,上皮内瘤变无统计学差异。对于50岁以上人群应及早进行正规肠镜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病灶,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健脾疏肝方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NAFLD肝郁脾虚证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20例,中药组予健脾疏肝方颗粒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模拟剂,西药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和健脾疏肝方颗粒模拟剂,治疗12周。入组前后检测谷丙转氨酶(GPT)、中医证候评分、肝脏B超、FibroScan受控衰减参数(CAP)、安全性指标及中药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改变。结果 受试者脱落3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36例(中药组19例,西药组17例)。治疗后,两组GP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CAP值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脏B超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患者粪便普雷沃菌属、拟杆菌属等比例相对有所提高,变形菌门比例明显下降。 结论 健脾疏肝方能降低肝郁脾虚型NALFD患者GPT水平,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