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袖损伤以肩周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介于肩峰与肩袖肌腱之间的肩峰下滑囊被认为是肩袖损伤的主要疼痛来源,其在肩袖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肩峰下滑囊与肩袖肌群的解剖概念及功能关系,梳理肩峰下滑囊病变与肩袖损伤的关系,并从力学因素、炎性改变、修复愈合角度阐述肩袖损伤中肩峰下滑囊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今后的相关研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对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辨证分型,不独为气虚血瘀,还有痰湿阻络、气血双虚、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方法:参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依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依次为气虚血瘀、痰湿阻络、气血双亏、肝肾阴虚,分别投补阳还五汤、青州白丸子、八珍汤、天麻钩藤钦等方分别论治.结果:依据上述理论分别进行论治,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分型宜结合临床,不能独以"气虚血瘀"立论,而应分气虚血瘀、痰湿阻络、气血双亏、肝肾阴虚的不同证型而投不同方药方能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手法及中药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小针刀配合手法及中药熏洗治疗髌骨软化症患者140例。结果优112例,良15例,可8例,差5例,总优良率为90.71%。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及中药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以其极高致残率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自1987年美国建立康复疗法数据库以来 ,康复疗法以其明显改善病人生存质量而风靡全球。我院自 1999年 12月引进脑卒中康复疗法以来 ,共收住脑卒中偏瘫病人 48人次 ,除 1例入院后 2h死亡 ,1例于入院后第 2天自动出院外 ,其余 46例均予以康复治疗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治疗组 46例 ,其中脑出血 2 6例 ,脑梗死 2 0例 ,男 18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 42岁 ,最大 81岁 ,平均年龄 61岁 ;住院时间最长 3 8d ,最短 6d ,平均 2 0 .5d。为我科 1997年12月— 1999…  相似文献   
5.
穴位敏化是穴位状态的相应改变,痛敏是穴位敏化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痛敏穴与激痛点在临床上均与疼痛有关,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皆为疼痛或疾病的反应点,多用于治疗疼痛类疾病。从理论来源上讲,阿是穴可将痛敏穴与激痛点联系起来,并在疼痛敏感度和解剖位置方面为两者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参考。在辅助诊治技术上,可应用各种成像技术的辅助进行痛敏穴、激痛点的可视化、标准化定位,并预测其疗效。从临床应用来看,针刺穴位以酸胀重麻感为准,针刺激痛点以扎跳为准,常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应用痛敏穴,激痛点的分布也可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两者可治疗的疼痛类疾病既包含躯体痛也包括非感染或外伤性的内脏痛。现代研究方面,两者都以发生炎性反应为特征,进而产生周围微环境的改变。文章从痛敏穴与激痛点在理论、位置分布、针感、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6个方面的异同探讨二者的关系,并进行分析总结,阐明了穴位痛敏化现象与激痛点理论的相关性。通过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痛敏穴的范围更加广泛,激痛点应包含在痛敏穴之中。痛敏穴与激痛点是传统经络腧穴理论的现代科学研究,仍纳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体系;同时将两者贯通于现代针灸学的研究中,以期为两者在疼...  相似文献   
6.
透天凉手法作为传统针刺复式补泻手法的代表,临床疗效明确;其手法以呼吸、提插、捻转和徐疾等单式手法相合而成,引阳外出而达到泻热倒阴之效,初学之人难以掌握操作和临床运用,其机理理论探讨有待完善.尽管现代针灸名家都在手法基础上继承和创新,但目前后学之人仍难以领会;以三才思想对透天凉机理提出一些见解和补充,认为透天凉病机重在卫...  相似文献   
7.
以压揉法为主治疗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214例,并进行远期疗效观察,临床治愈率71.5%,好转率24.3%,总有效率95.8%。具有简单,疗效迅速、显著、病人痛苦小,易被患者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脂溢性脱发的病因、病机,提出针刺治疗的临床取穴原则及组方规律,并对所选穴位及配伍进行分析,提出同时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的作用及具体操作方法 和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在线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中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研结果显示,中医类留学生心理适应较好,社会文化适应需提高,来华前缺乏对中医的了解。分别从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个体差异、对中医的了解和个性化跨文化适应指导分析了中医类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从5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六刀松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中心门诊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颈六刀松解疗法治疗,1周治疗2次。对照组给予普通毫针针刺(双侧颈夹脊、患侧风池、天柱、肩井、肩髎、肩贞、曲池、外关、后溪、合谷和阿是穴),1次/d,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间隔1 d继续下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3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7. 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治疗组在VAS评分、20分量表法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颈六刀松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