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叶珊  潘继红 《华夏医药》2002,6(3):106-107
使用宫缩抑制剂加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性早产和中央性前置胎 盘,能明显改善新生儿结局,减少早产和胎盘剥离出血,延长胎龄,从而降低早产及围产儿死亡率。此法成功率较高,除手术技巧熟练外,还与使用宫缩抑制剂的观察及术前、术中、术后实行整体护理及采取对应有效的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姚叶珊  彭丽  邓慧升 《医学信息》2006,19(2):304-305
目的 观察产后病房一对一服务对产妇自我护理和婴儿护理技能学-9和影响,探讨提高产妇自我护理和婴儿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通过对423例观察组产妇和430例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技能及并发症的观察比较。结果 采用产后病房一对一服务的产妇及家人的护理技能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卡方检验x^2=17.56,P〈0.005)产妇和婴儿并发症均减少。结论 产后病房一对一服务有利于提高产妇自我护理技能和婴儿护理技能,促进母婴健康,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减少分娩痛苦,促进自然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白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阴道分娩的使用气囊加力助产术的初产孕妇86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不使用气囊加力助产术阴道分娩的初产孕妇8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初产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盆底肌损伤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观察组选择自然分娩方式的明显增多(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 (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所下降(P<0.05).结论 气囊加力助产可以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减少盆底支持结构损伤而致产后各种盆腔问题,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游泳操"在产科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目的探讨产后新生儿"游泳操"在产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检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沐浴)顺产109例、剖宫产45例;研究组(沐浴+游泳)顺产127例、剖宫产96例的出生体重、出院时体重、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结果两组顺产、剖宫产新生儿出院时生理性体重的恢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胎便转黄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胎便初排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操可不失时机地促进新生儿早期全方位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5.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叶珊  文斌  曾丽玲  彭丽  谢红英 《广东医学》2012,33(16):2501-2503
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行剖宫产或自然分娩的孕妇2 6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观察组产时用益母草注射液40 mg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产后每天用益母草注射液20 mg+缩宫素10 U分别肌肉注射或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对照组产时仅用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肌肉注射,产后每天仅用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或2次/d缩宫素10 U肌肉注射。结果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观察组为(256±49.2)mL,对照组为(348±62.1)mL;引起宫缩的持续时间观察组为(3.52±2.15)h,对照组为(1.67±0.69)h,产后子宫底下降速度观察组为(1.5±0.5)cm/d,对照组为(0.5±0.3)cm/d,恶露持续时间观察组为(13±5)d,对照组为(21±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与单用缩宫素比较,可明显减少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缩短恶露持续时间,从而达到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测定来自广州市的0~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了解本地区该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儿童佝偻病的诊治和维生素D缺乏状况的评估及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我院儿童保健科保健的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25-(OH)D.结果 6275例儿童25-(OH)D的平均水平为(72.38±47.62)nmol/L;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993例(15.82%),维生素D不足[50 nmol/L<25-(OH)D<70 nmol/L]2704例(43.09%),维生素D充足[71 nmol/L<25-(OH)D<250 nmol/L]2545例(40.56%),潜在维生素D中毒[25-(OH)D>250 nmol/L]33例(0.53%).结论 接受检测的0~6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接近60%,充足的只占40%,应加强该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监测,对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儿童应根据其25-(OH)D水平给予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门诊入院处患者办理入院时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0例在入院处办理入院的患者采取单数和双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0例。实验组(单数)在入院处办理入院的患者1000例运用CNP的指南办理住院手续;对照组(双数)1000例采用以往常规方法进行办理住院手续,比较两组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及办理入院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由对照组的86%上升到10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由对照组的91%上升到100%。结论在入院处应用CNP指引办理住院有利于患者掌握相关健康知识,大大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学习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产前产时健康教育及责任制陪伴分娩对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探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进行规范产前检查和至少有参加孕妇学校学习3期以上,分娩时有助产士进行导乐陪产的第一胎孕妇10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常规产前检查甚至没参加过孕妇学校学习的初产孕妇10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大组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刮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两组在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加强产前产时健康教育及责任制陪伴分娩,可提高孕妇及家属对孕产期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从而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利于母婴安全,提高了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
产科人性化服务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把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融入产科服务,探讨人性化服务在产后病房的应用,拓展产科服务范畴,全面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对423例观察组产妇和430例对照组产妇及家人对服务满意度的评价,及母婴并发症的观察比较,探讨人性化管理在产后病房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在产后病房应用人性化服务,产妇及家人的满意度为99%,较高于对照组的79%。产妇和婴儿并发症均减少。结论:产后病房实行人性化服务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人的满意度,给产妇提供舒适的服务,促进母婴健康,减少母婴并发症,帮助产妇顺利进入母性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年龄组人员19639例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检测结果按年龄组和结果模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HBsAg、HBeAg、抗-HBc三项同时阳性7 91例,占总检测人数的4.03%(791/19639),主要分布在10~29岁年龄段;HBsAg、抗-HBe、抗-HBc三项同时阳性1619例,占总检测人数的8.24%(1619/19639),15~64岁年龄段阳性率较高且各年龄组的阳性率较接近,并且明显高于0~9岁年龄段;HBeAg、抗-HBc二项同时阳性4 2例,其中0~4岁年龄组占36例,主要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幼儿HBV感染;有保护性抗体抗-HBs的占56.72%(11140/19639);HBV-M五项全部阴性占23.29%(4575/19639).结论 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2.93%(2540/19639);有保护性抗体抗-HBs占56.72%;未受乙肝病毒感染者占23.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