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多参数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学证实的2...  相似文献   
2.
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1991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9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同时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收集1991年1月至2008年6月国内报道的有关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探寻本病的一般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口腔颌面部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者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86岁,平均约50.2岁:男女之比为1.26:1:好发部位依次为颈部(20.1%)、颌颏下区(16.8%)、腮腺(11.4%)、腭部(10.3%)、下颌骨(7.3%)等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痛性肿块型(74%)、溃疡坏死型(13.9%)、炎症浸润型(7.3%)及水肿红斑型(1.5%)等。首诊易误诊为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转移癌及颌面部软组织炎症等。病理分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90.5%)较霍奇金淋巴瘤(9.5%)多见,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型淋巴瘤(83%)较T细胞型淋巴瘤(17%)多见。结论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瘤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以减少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修复小儿腭裂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40例小儿腭裂患者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修复腭裂两侧松弛切口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方法。结果: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对腭裂患儿采取有效的喂养方法及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和患儿康复的重要措施。术后做好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外弓推上磨牙向后矫治上颌轻度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替牙晚期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先用口外弓推上磨牙向后矫治,然后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对治疗前后相关的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后,上前牙突度及唇倾度得到改善,磨牙关系调整为中性。Mss-Y平均后移4.5mm,Iss-Y平均缩小4.47mm,⊥-SN平均缩小14.33°,⊥-T平均抬高1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口外弓推上磨牙向后矫治上颌轻度前突疗效确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Warthin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腮腺PA患者及21例Warthin瘤(31个病灶)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定量参数平均峰度(MK)值、平均扩散率(MD)值及半定量参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对PA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PA组患者的年龄[(37.9±10.8)岁]小于Warthin瘤组[(64.2±11.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P<0.0001);PA组男女比例(7:6)与Warthin瘤组(17: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0)。PA组与Warthin瘤组的动态增强TIC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280,P=0.0000),PA组以Ⅰ型为主,Warthin瘤组以Ⅱ、Ⅲ型为主。PA组的MD值[(1.9337±0.5528)×10-3mm2/s]高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联合口腔修复膜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93例,将囊肿摘除后使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塞骨缺损,再覆盖口腔修复膜,根据临床及X线片资料评价骨缺损区的骨再生及改建情况。结果 90例患者术口Ⅰ期愈合,1例切口拆线后裂开,2例患者感觉术区存在肿胀或疼痛不适。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缺损区骨质增生及改建良好。结论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联合口腔修复膜用于颌骨囊肿造成的骨缺损操作简单,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维甲酸诱导腭裂发生中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器官体外培养法进行腭板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组。分别培养24h、48h、72h后,苏木索一伊红染色观察两组腭板在不同时间点的融合情况,原位末端转的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腭板中caspase-9、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ype-Ⅱ receptor,TGFβ RⅡ)、维甲酸核受体理(retirmic acid receptor α,RARα)、维甲酸核受体β(retinoi cacid receptorp,RARβ)及维甲酸X受体α(retinoi cacid X receptor α,RXRα)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模型,培养24h、48h、72h后,对照组腭板的融合数分别为4个、8个、8个,而ATRA组未见腭板融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TRA组凋亡率和caspase-9表达上升(P〈0.05)。ATRA能明显抑制TGFβRⅡ的表达(P〈0.05),但对于TGF-β3的作用却较小。ATRA可明显上调RARD的表达,并抑制RXRa在间充质中的表达。结论ATRA可能通过诱导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凋亡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和维甲酸受体的表达改变,而诱导腭裂形成。  相似文献   
8.
腭裂是人类常见的先天性畸彤,研究显示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腭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这些细胞因子及其信号通路为腭裂病因学的探索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其受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TGFβ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TGFβ信号通路及其与腭裂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