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子宫内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经HIFU治疗的5例子宫内异位妊娠患者资料,中位年龄35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均行MRI检查。观察术前、术后MRI图像,了解妊娠囊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妊娠囊附着处子宫肌层改变、强化及其HIFU术后MRI表现。结果 HIFU术前MRI示4例为瘢痕妊娠(CSP),1例为宫颈妊娠;2例妊娠囊信号均匀,3例妊娠囊信号不均;CSP患者子宫前壁肌层明显变薄,厚度1~2 mm。强化:1例CSP患者妊娠囊未见强化,但宫旁可见多发增粗、迂曲强化血管影;余3例CSP患者妊娠囊内可见条索状、斑片状明显强化;宫颈妊娠患者见妊娠囊壁均匀强化。HIFU术后MRI示:4例妊娠囊均较前缩小,1例妊娠囊较前无明显改变;5例病灶信号均较前升高/不均匀;1例CSP妊娠囊术前强化灶未见显示;1例CSP患者术前无强化,但术后宫旁增粗、迂曲强化血管较前减少,强化程度减弱。另2例CSP妊娠囊仍见少许条索状、斑片状强化,但强化范围较前缩小、部分坏死改变。宫颈妊娠患者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DWI序列在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症即时消融效果中代替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资料,平均年龄40.5±5.4岁,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24 h内行MRI检查。由两名观察者独立评估DWI图像上消融灶的形态,分为1型:斑点状或无信号改变,2型:斑片状,3型:环状,通过kappa检验法评估DWI图像上消融灶形态分型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一致性。 在DWI图像上测量2型及3型消融灶的消融坏死区体积,通过Bland-Altman法评估DWI与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一致性、DWI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的可靠性。结果 29个消融坏死区,体积为36.9(16.4,65.6)cm3, 在DWI上24~25个(82.8%~86.2%)消融灶为可测量的2、3型。在DWI图像,消融灶形态分型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798(P=0.000)、0.933(P=0.000)。Bland-Altman图显示,DWI与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一致性、DWI图像上测量消融坏死区体积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的可靠性均为良好,均仅有一个点在95%一致性界限范围之外。4~5个无法在DWI图像上测量的1型消融灶的体积较小,最大者仅为18.61 cm3,消融治疗效果欠佳。结论 通过对消融坏死区形态评估、体积测量,DWI序列可评估子宫肌腺症HIFU治疗的即时消融效果,代替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3年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断的5例色素失禁症(IP)婴儿临床及颅脑影像学资料, 均为女性, 年龄1~6个月, 中位年龄3个月。MRI示脑部病灶以对称或不对称分布于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 呈散在小片状信号异常, 在扩散加权成像上为高信号, 呈"满天星"表现, 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病情进展较快, 中后期呈囊变及脑萎缩表现。本病影像学上显示的病灶分布、信号、强化及其演变具有相对特征性, 结合临床信息常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床边消化道造影与床边多普勒超声在危重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临床高度怀疑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危重儿22例,其中16例患者经手术确诊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例造影检查考虑正常,临床观察治疗后确认为阴性。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及临床治疗前均接受床边多普勒超声与床边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比床边多普勒超声与床边消化道造影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床边消化道造影的准确性为93.75%,较床边多普勒超声68.75%高(P>0.05);床边消化道造影敏感性度为93.75%,较床边多普勒超声68.75%高(P>0.05)。结论:对于患有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疾病的危重儿而言,接受床边多普勒超声与床边消化道造影检查,两种诊断方式各有其优缺点,相对而言,床边消化道造影检查准确率更高,诊断价值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婴儿脐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3年8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在临床诊断为脐疝且行MSCT检查的10例脐疝婴儿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0~7月,中位年龄2月,在CT图像上观察脐疝的影像学表现,测量疝环宽度及疝颈比,并追踪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儿均表现为脐部不同程度向前突起,腹壁肌肉中断,其疝出物为充气肠管或脂肪,或两者混合的软组织影;疝环大小为3.1~33.2 mm,中位值14.9 mm,疝颈比为0.18~2.06,中位值1.49。疝环/疝颈比最大的1例患儿行脐疝修补术,其余9例患儿采用保守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MSCT可为评估婴儿脐疝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证据,在脐疝的诊断和治疗选择中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