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沙浴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关节周围血流、膝关节滑膜及软骨的病理改变的影响,为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沙浴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青紫兰兔15只,成功建立OA动物模型13只,其中12只随机分成自由活动组(A),自由活动加沙疗组(B),健侧关节沙疗对照组(C)。在平均气温32℃情况下,将模型兔下半部分掩埋在干燥的40~50℃的海沙中,1次25~30min,1次/d。观察沙疗后即时的膝关节周围血流情况,以及经过沙疗10d和20d后膝关节滑膜及软骨的病理改变。结果:沙疗后患侧膝关节活动改善,膝关节周围血管内血流明显增加,膝关节滑膜细胞层次逐渐减少、炎症细胞明显减少,但软骨细胞退变改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明显。结论:沙疗能增加治疗部位的血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对正常关节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及其受体和肿瘤源性粘附因子 (TAF)在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特点 ,以及它们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和病人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 2 8例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 MVD、VEGF、b FGF、TGF- β1 及其受体和 TAF的表达 ,并应用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模型检测上述因素和病人预后的关系。 结果  2 8例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 ,VEGF阳性 19例 (6 7.9% ) ,b FGF阳性 2 1例 (75 .5 % ) ,TGF- β1 阳性 16例 (5 7.1% ) ,TAF阳性 18例 (6 4.3% )。血管生成因子与其受体表达具有一致性 ,并与 MVD值显著相关。Cox模型分析显示 MVD和 VEGF是影响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因素 (P<0 .0 5 )。 结论  VEGF、b FGF、TGF- β1 和TAF是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影响病人的预后。其中 MVD和 VEGF是评估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三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 1男 ,7岁。因发现左上腹肿物于 2 0 0 0年 6月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治疗。B超检查示腹腔内巨大肿物 ,行剖腹探查、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有一巨大椭圆型肿物 ,大小约 12 .0cm× 10 .5cm× 9.0cm ,肿物以蒂与腹膜相连 ,切除整个肿物送病理。病理诊断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DSRCT)。随访 1年 2个月 ,患者死亡。例 2男 ,12岁。反复出现下腹部坠痛、腰酸痛于 1999年10月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治疗 ,查体发现腹部肿物 ,B超报告肿物回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攻下泄热化瘀法组成的狼疮I号方治疗狼疮性肾炎热瘀证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狼疮性肾炎热瘀证3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狼疮I号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补体C3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分别〈0.01和〈0.05);24h尿蛋白定量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分别〈0.01和〈0.05);血肌酐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P〉0.05;SLEDAI积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浆FIB、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血浆tP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tPA含量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PAI-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分别〈0.01和〈0.05);治疗组热瘀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和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热瘀证证候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狼疮性肾炎热瘀证攻下泄热化瘀法组成的狼疮I号方治疗狼疮性肾炎热瘀证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特别在改善凝血纤溶指标及热瘀证证候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淋巴瘤细胞和淋巴滤泡细胞核的形态参数特征,为相关病理图像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寻找参数依据;方法: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中心母细胞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淋巴滤泡的套细胞、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核的20个形态参数,判别分析法分析各组细胞之间核的形态参数的差异;结果:中心母细胞与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细胞之间只有3个形态参数入选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仅为59.20%。而套细胞或中心细胞与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之间入选参数分别为10个和8个,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和76%。套细胞与中心细胞、套细胞与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与中心母细胞之间入选判别函数的参数分别为8个、7个和7个,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7%、98.6%及78.9%;结论:不同类型的淋巴滤泡细胞之间有较多形态参数存在差异,而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细胞与其来源中心母细胞在形态上有更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 (mnlti-drugresistance ,MDR)基因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DNA拓朴酶Ⅱ (TopoⅡ )以及MDR基因编码产物P -糖蛋白 (Pgp)、在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素亲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标S -P法检测 2 8例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Pgp、GST -π和TopoⅡ的表达 ,分析MDR基因及MDR基因编码产物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 8例标本中Pgp、GST -π和TopoⅡ的表达率分别为 35 .7%、5 7.1%和 4 6 .4 % ,相互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gp、GST -π和TopoⅡ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与AJC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Pgp、GST -π和TopoⅡ等多因素联合作用是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多药耐药的主要作用机理 ,其表达在化疗敏感性预测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 ,74岁。左侧睾丸无明显诱因肿大胀痛 40天 ,于2 0 0 1年 5月 2 1日入院治疗。体检 :左侧睾丸肿大 ,大小为6 .2cm× 3.8cm× 3.8cm ,质硬 ,表面溃烂 ,且可触及多个结节 ;右侧睾丸无明显异常 ;阴囊肿胀 ,鞘膜无积液 ;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明显降低 ,白细胞升高 ,血沉加快。临床诊断为睾丸恶性肿瘤 ,故于 2 0 0 1年 5月 2 5日行睾丸全切除术。病理检查 :巨检 :左侧睾丸大小为 6 .0cm× 5 .0cm× 4.5cm ,表面破溃 ,切面广泛出血 ,中央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浅黄色结节 ,结节大的为 1.2…  相似文献   
8.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7岁。因腰背部疼痛入院治疗。B超检查发现腹腔一巨大肿物 ,约 19.5cm× 15cm× 12cm。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质地坚实 ,附着于腹膜 ,与周围组织有黏连 ,触之有黏滑感 ,易出血。遂完整切除肿瘤。病理检查 :(1)大体检查 :肿物表面多结节 ,卵圆形 ,大小为 19cm× 14cm× 12cm ,表面包膜完整 ,切面呈灰白灰黄色 ,质地实性 ,部分有出血和坏死。 (2 )光镜 :小圆形瘤细胞聚集成界限清楚、大小不等、形状大小不一的巢状或梁索状结构 ,位于致密的纤维间质中。肿瘤细胞小 ,排列紧密 ,细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 ,染色深 ,核仁不明…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目前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均为首位类型,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构成比的30%~40%,发展中国家高达60%,儿童所占的比例在10%以下。DLBCL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生长迅速并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的中度~高度恶性淋巴瘤。近年来,国外对DLBCL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较多进展,但国内研究较少,现将DLBCL在病理生物学上进展结合国内外文献简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碰撞癌是指原发于同一宿主的同一器官或同一部位的2种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结合(癌与癌或癌与肉瘤)。关于碰撞癌的诊断标准各家主张不一,多数学者倾向于有独立病理形态的2种恶性肿瘤组织间没有移行性改变和混合,排除互为转移的可能。至于转移性碰撞癌是否存在,如何界定,目前文献中尚无明确依据。我们报道1例颈部淋巴结内高分化鳞癌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互碰撞的"转移性碰撞癌",希望同道们对"转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