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君慧  张旭  周赛君  林捷  叶好好 《浙江医学》2002,24(8):451-453,45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158名健康成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9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且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高血压组(P<0.05)。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者,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60岁以下起病者,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则与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无差别(均P>0.05),而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E DD基因型是高血压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发现高血压时间是高血压脑梗死的保护因素。结论 ACE DD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早期发现及治疗高血压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中心”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临床专业见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双中心”教学模式)和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理论考核和三站式临床实践考核评估2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课前预习时间长,翻阅书籍多,辛苦程度也较高,但实验组在课堂气氛、师生互动、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巩固理论知识及增强个人成就感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的案例分析题得分、采集病史及临床思维考核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在体格检查方面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双中心”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在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急性脑梗死组(n=60例)及对照组(n=28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分析二者与脑梗死面积及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二者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而不同转归组之间二者含量无显著差别。结论:sICAM-1、sVCAM-1参与脑梗死炎症过程,可预示脑梗死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1,腹针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率看,眩晕症状的改善,腹针组快于传统针灸组,而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同样有效,腹针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传统针灸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接素抗体(Titin Ab)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异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12例MG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确定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诊断,并根据胸腺病理结果分为3组,即MG伴胸腺瘤(MGT)组、MG伴胸腺增生(MGH)组及胸腺正常(MGN)组,采用ABC-ELISA法测定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 Ab)水平和ELISA法测定血清Titin A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MGT组Titin Ab阳性率为72.9%,明显高于MGH组的12.5%和MGN组的22.2%(均P<0.05);(2)血清Titin Ab阳性者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血清AChR Ab水平均高于血清Titin Ab阴性者(均P<0.01);(3)MG患者血清Titin A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血清AChR Ab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4)随访发现Titin Ab阳性者术后1.5年内症状再度加重9例12次,中位复发时间10个月,明显高于Titin Ab阴性者的1例次(P<0.05).结论血清Titin Ab水平可能是MGT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叉头样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按Poser诊断标准结合头颅MRI增强扫描,排除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选择临床确诊和临床可能的MS患者53例(男15例,女38例)。所有患者近期均未行特殊免疫治疗。以统一标准进行登记临床评价、扩展的残癌状态评分;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51例(男14例,女37例);(2)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3)免疫磁珠分离出CD4^+CD25^+T细胞,RT-PCR法检测CD4^+CD25^+T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M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 T细胞数量与正常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在活动期低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同一个体在疾病活动期外周血中CD4^+CD25 high T细胞数量较非活动期减少(P〈0.05);(3)M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FOXP3 mRNA表达降低(P〈0.05),在活动期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1)就总体而言MS患者外周血CD4^+CD25 high T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但CD4^+CD25 high T细胞抑制活性降低,FOXP3 mRNA表达减少且与MS疾病活动性有关;(2)就个体而言M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 high T细胞数量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调节作用。方法:75例颈性眩晕病人经颅彩色多普勒仪(TCD)检测,根据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为血流加快组和血流减慢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TCD数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流加快组治疗后血流减慢,血流减慢组治疗后血流增加,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别检测235例CI患者和158例对照人群ACE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结果CI组与对照组D:I等位基因频率之比差异显著(P<0.001)。DD基因型C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DD基因型CI相对危险性增高。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CI发生显著相关,同时有脑卒中和高血压家族史的DD型ACE基因携带者具有卒中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数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8月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专科病门诊或病房治疗的处于急性活动期的复发缓解型MS患者51例,均符合2005年修改的Mc-Donald诊断标准[2].所有住院患者均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0 g/d,连续使用5 d后改为强的松60mg/d,12 d后减量,总疗程不超过6周,对14例MS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MS组和NC组在年龄、性别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CD8+CD28+,CD8+及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 急性活动期MS组CD8+CD28-T细胞的百分比为(18.48±9.89)%,低于NC组的(24.48±4.86)%(P<0.01),但CD8+CD28+T细胞百分比为(12.23±4.31)%,高于NC组的(8.55±3.49)%(P<0.01),CD8+T细胞的百分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CD8+CD28-与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呈负相关性(r=0.488,P<0.01);MS患者激素治疗后CD8+CD28-和CD8+CD28+T细胞卣分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CD8+CD28-T细胞百分比(16.22±4.25)%低于NC组(P<0.01),CD++CD28+T细胞百分比(13.04±4.23)%高于NC组(P<0.01).结论 CD8+CD28-T细胞数日的减少参与了MS的病理过程,并可能通过调节CD4+T细胞起作用;MS急性期激素治疗并不能恢复CD8+CD28-T细胞的数目,激素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免疫抑制性药(雷公藤多甙)对其的影响。方法:按Asbury标准选择GBS患者43例,以分层随机原则为2组,分别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对照组)和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治疗,并取静脉血和脑脊液配对标本2ml,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结果:(1)治疗前GBS患者血清、脑脊液中IL-6测定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2)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