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儿童骨延长的患儿中 ,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骨延长的速率 ,达到骨延长的目的 ,采用双能量X线骨质密度测量仪 (dualenergyX Rayabsorptiometry ,DEXA)监测延长断端骨矿含量 (bonemineralcontent,BMC)的变化。方法  30例患儿中有 5 0处下肢作了骨延长术 ,平均年龄10 .9岁 (5~ 17岁 ) ,引起短肢的病因不同。术后 7~ 10d开始行骨延长 ,每次延长 0 .2 5mm ,每天 4次。牵引延长期间每周扫描一次 ,拆除外固定器后每 2周扫描一次到术后 2年。DEXA扫描的分辨率是 1mm× 1mm ,扫描速度 30mm/s。比较不同延长时期中骨矿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病因和不同外固定器之间骨矿含量变化的差别。结果 不同固定器之间骨矿含量的差别无著性意义。根据骨延长区BMC增加速率 ,将患儿分为快速组、一般组和慢速组。快速组每日BMC增加速率为 0 .3%~ 0 .6 % ,新骨生长快速 ;一般组每日BMC增加 0 .1%~ 0 .3% ,新骨中速生长 ;慢速组每日增加 <0 .1% ,新骨生成缓慢。骨矿化速率与原发病因相关。结论 DEXA能动态监测骨延长中新生骨的骨矿含量的变化 ,根据骨矿含量变化的程度 ,能够调整骨延长的速率 ,从而达到预期骨延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脊柱畸形,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该病如果不积极治疗或治疗不当,不仅影响患儿的体型和外观,而且可能造成心肺功能异常,使脊柱过早退变,出现疼痛,躯干不平衡。在畸形严重的病儿,甚至早期出现心肺功能的衰竭,增加该病的死亡率。目前,其发病原因及机理还不清楚。近年来,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动物模型、影像学、组织学、神经学、生物力学、数学模型、基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使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影像学表现的概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的507例(586髋)DDH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男50例,女457例;左侧25...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肌性斜颈B超表现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1例有胸锁乳突肌包块和20例无包块初诊为肌性斜颈婴幼儿,每2月进行B超检查,发现超声表现与病理变化相符,与正常比较超声影像可以是强回声、中等回声或低回声。随访发现持续强回声是肌肉组织纤维化的表现,不均质回声可变为均质,且回声减弱是预后好的表现。对该病超声诊断及超声在治疗随访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斜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盛平  刘正全 《重庆医学》1996,25(4):193-194
应用确炎舒松A、醋酸强的松龙交替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斜颈47例,其中有包块组31例,无包块组16例。每2月注射一次。结果显示3个月肿块均消失,B超显示28例由不均质回声为均质性回声,与对侧比较回声无明显增强,3例病儿B超显示为均质强回声。无包块16例病儿B超显示3次治疗后两侧回声相似,无临床症状。本文对B超在该病诊断中的意义,以及激素应用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7.
前侧入路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侧入路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适应症、优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本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龄4.6岁,受伤原因均为跌伤。对开放型骨折及肱动脉受压病例均于麻醉下行清创、急诊切开复位手术;其余行皮肤牵引或尺骨鹰嘴过头位骨牵引,4—7d后(平均5d)予手术复位;选择受伤严重或有神经血管损伤的前外侧、前正中或前内侧入路,行手术探查并复位后,从肱骨小头处自外向内上打入两枚交叉克氏针固定骨折断端。结果27例获得1.5年的随诊,无一例发生Volkmann缺血性挛缩;1例发生针道感染,经抗炎、局部切开引流、换药治疗后痊愈。根据Flynn标准评定疗效:所有患儿提携角正常或基本正常,无肘内、外翻畸形发生;肘关节屈伸功能优25例,良2例。入院时存在神经、血管损伤者中,除1例尺神经损伤不恢复,于术后4个月再次行尺神经前置术外,其余均于出院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有血管神经并发症,开放型骨折以及错位严重,复位困难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前侧入路切开复位术暴露充分,处理方便,副损伤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手术及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993~2000年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81例,均切开复位、克氏针或加缝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术后3~6周拆除外固定并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9个月~5年,平均2.1年,优54例,良17例,可6例,差4例。结论儿童肱骨远端骺损伤多为关节内骨折,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要求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关节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病变组织中脂肪增生现象及分布特点,分析脂肪增生程度与纤维化和年龄的关系.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CMT手术病例共188例,其中男123例,女65例.年龄最小2个月24d,最大16岁,平均2.9岁,年龄分布是,<7个月33例,7~12个月50例,1~3岁50例,>3岁50例.对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并获取部分新鲜标本经液氮冰冻处理保存,石蜡标本行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冰冻标本行苏丹Ⅲ脂肪染色,对脂肪增生程度和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判定.结果 Masson胶原染色结果提示0~3岁纤维化与年龄负相关(r=-0.168,P=0.049),3岁后纤维化与年龄正相关(r=0.281,P=0.001).苏丹Ⅲ脂肪染色可见橙红色阳性区域即脂肪组织.脂肪增生标本占总标本数的69.68%(131/188),脂肪增生随纤维化加重和年龄增长而加重,且与二者均正相关(P<0.05).结论 传统的病理发现是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本研究在常规病理观察中发现脂肪增生现象.增生的脂肪在CMT病变组织内呈团块或条索状堆积分布,其增生程度在不同的CMT标本中也存在差异.脂肪增生参与CMT的基本病理变化,随病变胸锁乳突肌纤维化进程和年龄增长而加重,并可能对肌纤维的病理改变与组织纤维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