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包茎或包皮过长而进行包皮环切是门诊常见的小手术 ,现采用的都是可吸收缝线 ,不需拆线 ,免去了患儿拆线的痛苦 ,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常规隔日换药用油纱条覆盖切口 ,然后再用无菌纱布包扎 ,若尿液淋湿则随时换药。我们在为患儿换药及护理过程中 ,发现此种方法处理的伤口 ,易并发感染而延长愈合期。因此 ,我们改用暴露疗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1月 ,我院为 12 4例小儿做了包皮环切术 ,并采用两种方法 (暴露疗法、包扎疗法 )对术后患儿进行护理 ,暴露疗法组 84例 ,年龄 2~10岁…  相似文献   
2.
手术病人一旦到医院要求手术治疗,对周围环境都是陌生的,加上对手术疾病的恐惧和优虑、导致患者情绪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去观察、研究各种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患者不良情绪的干扰,使手术病人的生理、心理处于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我院伤口护理中心联合多学科实施癌性伤口出血风险管理的经验,为相关标准的建立和具体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组建多学科团队,施行以造口治疗师为主导的多学科诊疗模式,通过制定伤口出血风险预案,对癌性伤口患者进行系统的出血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等级并逐级强化告知,遵循TIME原则和我国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思路及原则实施伤口处理,并落实延续护理。结果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伤口护理中心共收治癌性伤口患者167人,在换药时无意外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无投诉、纠纷,患者对伤口护理中心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达98.3%。结论 :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实施癌性伤口出血风险管理,汇集多学科专业意见,优化工作流程,从医疗、法律、管理等方面搭建安全体系,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是外科和妇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手术治疗又是一种创伤性治疗。由于手术中对皮肤、皮下组织一腹壁筋膜、腹膜的损伤而刺激到这些组织中的痛觉感受器而产生疼痛。术后患者静卧时,对切口没有牵拉或触碰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疼痛。但是一旦患者活动,牵扯或触碰到伤口,就会引起疼痛。一般在于术后都要求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增加肺部的通气量,有利于气管、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血液循环;促使肠蠕动早日恢复,增加食欲,并可避免肠粘连的发生;促进排便,避免便秘;有利于病人排尿,防止尿潴留。剖腹产者除上述因素外,还由于提倡早期哺乳,就得给婴儿喂奶,所以就必须尽早在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造口治疗师(ET)主导多学科合作伤口处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7年4月4年来湘雅医院伤口中心接诊的患者资料,从2015年5月开始,接诊的患者均采用ET主导多学科合作的伤口处理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识别与风险决策,将确认有治疗和操作难度、潜在纠纷的患者作为风险管理重点对象,联动多学科合作团队,采取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比较该流程实施前后的患者人数、结构、来源及患者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接诊患者总例次增加27.74%,医生转诊例次增加54.76%,慢性伤口例次增加51.34%,病房会诊例次增加52.63%;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0.05%vs.0.12%,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95.36±0.52)%vs.(90.34±0.45)%,P0.05]。结论:ET主导多学科合作的伤口处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提升伤口处理水平,推荐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伤口护理中心的建立和运行管理实践,进一步探讨造口治疗师工作模式和伤口护理中心运行管理方式.方法 通过规范治疗过程和操作标准,进行流程管理、耗材管理、会诊管理和风险管理,并开展延续护理.结果 一年间诊治患者13 650例次,病房会诊597例次;患者满意度为(92.00±2.56)%,慢性伤口的治愈时间为(32.12±2.24)d,治愈率为(90.17±1.18)%.结论 通过建立伤口护理中心,专职造口治疗师在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护人员穿着透气性和水蒸气穿透性均有限的防护服,反复或长时间地佩戴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屏)、手套等,甚至为了避免上班期间不上卫生间而使用纸尿裤,面部、手部乃至会阴部的皮肤都可能出现损伤。如何降低医护人员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促使已损伤的皮肤尽快愈合,确保职业安全,是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医护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本文就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创伤门诊慢性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以准确评估伤口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或银离子敷料治疗感染慢性伤口及减少耐药菌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伤口造口护理中心2013年7月~2014年12月创伤门诊慢性伤口分泌物标本病原菌培养和耐药性试验结果,应用软件WHONE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创伤门诊慢性伤口病原菌培养阳性率58.48%,耐药率54.1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22.95%和21.31%),耐药率分别为46.43%、69.23%。鲍曼不动杆菌100.00%耐药。各伤口部位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上肢,骶尾部,下肢和颊部。不愈性手术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8.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为38.8%,包括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SA)感染。结论创伤门诊慢性伤口病原菌感染率和耐药率较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加强无菌操作观念,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针对慢性伤口应及时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诊断和改进换药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