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体会道县人民医院张石荣,唐玉杰我院自1989年至1994年11月共收治听神经瘤5例,经显微手术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最大者63岁,最小者28岁,平均48.5岁。1.2临床表现病程最长者...  相似文献   
2.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及其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对6851名患者在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HB sA 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 IV)和梅毒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 sA g阳性率12.14%,抗-HCV阳性率1.33%,抗-H IV阳性率0.38%,梅毒抗体阳性率0.39%。结论:检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对避免输血医疗纠纷,减少院内交叉感染,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资料的整理和查阅,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全血和血浆的反应发生率最高;红悬液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和血小板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有妊娠史的女性和老年男性患者发生反应较多。结论加强对临床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临床输血环节质量监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梅英  陈宇  唐玉杰  宁芳 《广西医学》2009,31(5):674-676
目的探讨对临床输血工作环节质量的监控在安全输血中的作用。方法制定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输血科工作流程图,确定质量控制要点及实施的监控措施。结果确立了输血科的输血质量要求;有效识别临床输血中的主要工作环节及关键控制点,明确了过程控制与管理的方法,建立了系列质量文件。结论对临床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能杜绝输血工作中的隐患,减少差错的发生,保障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作用,保证安全输血。方法:统计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输血申请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和标本接收记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我院输血医疗行为更为规范,临床用血结构更趋合理,全血用量下降,成份输血率上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结论:输血科在临床安全输血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64例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处理。结果辅助检查CT诊断率为93.9%,肿瘤完全切除率50%(32/64),完全切除组术后复发16例,再手术的15例中10例肿瘤完全切除。结论腹部无症状肿块是腹膜后肿瘤的主要特征。CT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全切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临床交叉配血方法及输血后溶血状况.方法 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160例接受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密切护理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凝聚胺法.比较两组患者交叉配血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以及输血后溶血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交叉配血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和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溶血性和不溶血性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6.25%和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柱凝胶法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结果更加准确安全,灵敏性高,能有效降低溶血反应和非溶血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交叉配血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邓梅英  宁芳  陈宇  唐玉杰 《新医学》2009,40(10):663-664
目的:总结输血反应的特点,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手段或措施。方法:收集26798例输血患者的“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卡”,统计“输血反应回报卡”记录的不良反应情况,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的性别以及年龄段(分1—25岁、26—45岁、46~60岁、61~80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数理分析。结果:26798例接受输血的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78例(0.66%),其中173例患者曾反复多次输血。使用不同血液制品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全血、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机采血小板,输注洗涤红细胞未发生1例不良反应。178例中,男性101例,女性77例,其中有妊娠史72例(94%,72/77);男性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年龄多集中在61~80岁(48%,48/101),女性则多集中于26~45岁(40%,31/77)。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采用洗涤和滤除白细胞成分的成分血,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重点加强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的女性患者和老年男性患者输血过程的观察和护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外伤性肾损伤的诊治,提高肾损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外伤性肾损伤的诊疗资料。结果172例中2例因伤情严重及合并多器官损伤抢救无效死亡,1例病人家属放弃治疗,其余169例,保守治疗132例,手术治疗37例,均获得治愈。结论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及时准确评估肾损伤及合并伤的程度,严格掌握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指征是处理肾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Rh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系统后的另一临床意义最大的血型系统之一,现临床已将Rh血型鉴定作为血型筛查的常规检验,对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关于Rh阴性患者因接受输血或妊娠产生D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